呜呜 w(> ʌ <)w
辣堡没有秘方 (@lalafell@wxw.moe)
Content warning: 坐车看到一个说汉武帝和卫青搞男同的,其中一个论据如下:
读《娜拉在中国》,原来娜拉在西方和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维多利亚时期,欧美中产阶级女性在娜拉身上看到了自己,虽然她们都提倡独立自主,但基本上没有要求舍弃家庭或婚姻。她们没有出走的群体意识,但却提出了”除了丈夫、孩子与家庭外,我还别有所求”,这种个人觉醒意识,带来了第二波女权运动。
而在中国,娜拉叙事则集中在了“出走”这个象征上,并进一步将问题导向“出路”。这不但割裂了家庭和社会,给了女性“出走为上,回家为下”的思想。甚至还进一步导出了:现在的社会并没有好出路,资本主义强制女性劳动、消费主义只会让女人堕落,女性还是要投身社会革命,革命才是真出路。
我觉得中国人会更强调出走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老中家庭没那么温情脉脉,在老中家,肉体和人格总得死一个。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将问题集中在“出走”,确实带来了很多问题,我觉得这种叙事压力甚至延续到了现在。现在很多网上讨论也都是,社会就是比家庭高贵,但其实女性不管是在社会工作,还是家庭工作,都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当然,社会保障相对多一些(在欧盟的压力下
以前听过一个中苏界碑笑话,不知真假。
就说50年代的时候,苏联在中苏边境驻兵。然后每天晚上,苏联士兵会把中苏边境界碑挖出来,抱着界碑往南跑几十公里。就这样一点点的侵占了好多中国的土地。
那会就觉得,大清的时候俄罗斯搞鲸吞,后来搞蚕食,俄罗斯对中国的地真的是一寸都不肯放过啊。
我以前看了好多这样的故事,现在的老中人这么爱鹅,是因为一点苏联笑话看不到吗?
以前看到“相对剥夺”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很粗浅的理解成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看了造反学经典著作Why Men Rebel之后,觉得相对剥夺更多的是跟价值感有关。
不满和不公正是人们采取政治行动的本质心态。而人们是否感到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感知,尤其是人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感知价值潜力可能比当前实际价值地位重要得多。简单来说,如果人自我评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哪怕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个nobody,他就不会那么不满。
然后意识到,老中社会最糟糕的一点就是,从小剥夺剥夺人的价值感,美曰其名打压教育,实际上的pua。这就导致了大部分老中人一生中必须去向外在寻找价值,我有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我有没有考上公务员,我有没有挣大钱。
同时老中社会的整个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又是非常优绩主义乃至社达的。哪怕一位太太写了100万字同人但是因为不能出版没有赚钱所以会被社会普遍观念认为毫无价值。
这两者一叠加,不难理解为什么老中人活得极其痛苦,在经济环境大好的时候大家还只是痛苦,但环境一糟糕,要想在社达评价体系中寻求外在价值上升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那么这些普遍的痛苦就会转变成不满情绪。
所以老中人口头上都有一颗向往造反的心,尤其是那些社会价值感最低的人,也最唯恐天下不乱,只能说这是优绩和社达的福报了。
而反过来说,这也是价值多元化的意义所在,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认可人在不同领域都自有价值,再配合心理治疗,才是真正的社会维稳(欧美是真正的维稳专家。
tl有人提到中国的商业模式都很不健康。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任何商业活动的合规成本都极高。
中国餐饮业的最大成本是租金,尤其是关于后厨使用上有很多神奇规定,比如强制要求厨房必须超过多少平米,以及厨房附近多少米内不许建厕所。而日本餐饮没有这些神奇规定,使用同样的原料下,租金更低,食物价格就能降下来。
互联网这一块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合规成本。中国互联网产品是全世界最注重运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需要应对各种审查。而养一个运营/审核团队就是一笔钱。
在各种巨大的合规成本压力下,中国商业模式只能在以下方案中选择:压低原料价格偷工减料、压低人工价格降工资、骗一波就跑各种网红店模式、坑蒙拐骗面向底层模式、压迫上下游供应商国美比亚迪模式、压迫经销商所有公司都在干的模式、先烧钱垄断然后涨价的腾讯模式。
合规成本除了各种法条规定之外,还有一个是用人成本中需要上缴的各种税。前些年由于大家都在偷税漏税所以勉强还能活下去,现在这条直接给堵死了。
那么中国政府是怎么解决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的呢:罚款创收,以及先把财务会计抓进去 :blobcatfearful:
@broad
对作为女神信仰的无声老母信仰非常感兴趣,但是我找到的关于她的资料太少了,几本介绍白莲教里的也只是顺带着一提。
想来问问象友们,有关于无生老母信仰的资料推荐吗? :ablobcatbongo:
看见某些人力证党员也是普通人。想起我之前回到18线城市,一个体制内党员亲戚长辈,想指导我一下人生的时候,轻飘飘地告诉我,他们这些人,每个人手中至少靠自己买了两套房子。一脸这就是很普通很容易的一件事啊。
听得我拳头硬了。有两套房子对于体制内党员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是一些普通人。问问月入1000的普通人答应吗?
倒不如说应该统计一下月入1000里的党员比例,和党员们的收入中位数,来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普通人。
就我从小对生活的观察,体制内党员,至少县赵起步,而县赵从小所见都是县赵,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往往是没有自觉的 :ablobsweating:
之前听人说晋祠是中国唯一一个供奉女神的祠堂建筑。然后官方说明是,这是供奉的唐叔虞的母亲,而唐叔虞则在旁边的配殿。
但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这个理由说不通啊。因为这个说法太儒了,但儒又是不可能去供奉女神的。
后来听播客,说到其实有两种说法。还有一种是,认为这里供奉的是一位当地信奉的水神娘娘,在当地地位非常高,后来被吸收进了官方信仰,给她官方建祠。
不过民间可能并不喜欢这种做法,水神娘娘被官方供奉之后,他们依然按照自己民间的方法去祭拜水神娘娘,办得比官方还要热闹,并没有把官方供奉当回事。
传了几代之后,已经没人知道这里供奉的女神到底是谁了。新接任的官员更是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又看到旁边那个被石敬塘封的唐叔虞,干脆一拍脑袋,指任这位女神就是唐叔虞的妈。
之前一次我提到“封建”味还有人跑来纠正我。我知道这个封建不是那个封建,但这毕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一提到“封建”脑子里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糟糕印象,确实想不到更加传神的说法了 :blobcatthink:
贬义化的“太儒了”对我来说有点类似,不过你儒毕竟还没有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爱儒拥儒的大有人在,那股讽刺味立马被削了一半。
对比一下中国古建筑的风格。
苏州园林是艺术化程度最高的,构思十分精巧,是工匠们造园艺术与住宅主人文化品位的完美结合。
扬州园林在技术上没得说,但是文化方面就要差一截了,这些多半是盐商的住宅,钱是大把的,但品味比起苏州那些退休的文人明显不如了。江苏园林中的景观多取自文人墨客的词赋,到了扬州这边就是春夏秋冬一类了。
你清皇家园林是我最看不起的一类,尤其是乾隆造的那些,到处充满了山寨货,什么山寨苏堤、山寨狮子林、山寨天一阁、山寨布达拉宫。不得不说在财大气粗和工匠们的优秀技能下,有些山寨货的水平甚至超过了原版,但掩盖不了它是个山寨的本质,创造力匮乏得可怜。
私人园林住宅建筑中还有一类我也觉得很难评,就是晋商官商的xx大院一类。虽然一般就是古堡氏拼装四合院,但一股子封建味扑面而来。而且充满了马上封侯连升三级一类的东西,既不够文化又不够民俗,功利感满满以及太儒了。
但与之相对的,更加偏向民间甚至受到民间宗教影响的那些寺庙建筑中,反而不少充满了蓬勃的想象力。
总而言之,觉得对古代建筑风格影响而言,文化水平高的有艺术创造力,民俗乡野的也有想象力,但是太儒的和太权的肯定完了。
不得不说,古龙小说改电视剧几乎都是鬼斧神工级别的。
当年好喜欢白飞飞,于是特地去补了武林外史小说,看得我大为震撼,全程都是:啊?这根本就不是我的白飞飞。当年就看得很不适,用现在的话来说全是男凝和刻板印象。
小说里还有个情节至今都记得,白飞飞让王怜花猜她的梳妆台后面是什么。王怜花猜不出来,白飞飞笑着告诉他,是马桶。
:ablobcatknitsweats: 绝对不可能有姑娘会把厕所和梳妆台放在一起好吧!
通过年号考据男同的,想起以前看过丕植也是这样。
曹植有句诗是“黄初八年正月雨”,但是曹丕在黄初七年就死了,根本就没有黄初八年。
那曹植为什么要写黄初八年呢,因为曹丕死后,在曹植心里每一年,都是曹丕纪年。
Content warning: 坐车看到一个说汉武帝和卫青搞男同的,其中一个论据如下:
类似给杨玉环送荔枝这种事,其实康熙也干过。
康熙南巡的时候,曹寅给他送了樱桃。康熙很高兴,表示要先送给在京城的皇太后佟佳氏享用,于是用驿站的马送樱桃到皇宫,两天就送到了。
“樱桃大概是由一群骑手连续在驿站换马运送的,到北京的二千三百里路,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十六英里,是当时传递紧急文书规定最快速度的两倍。”
杨玉环喜不喜欢吃荔枝不重要,就像也没人知道佟佳氏喜不喜欢吃樱桃,但用驿站的马加急送到,这肯定是皇帝想送。
看人家讨论杨贵妃不喜欢吃荔枝喜欢吃石榴。喜欢荔枝的是唐玄宗。 没考据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如果是真的只能说同人大手造谣能力真厉害……
没看过这位的电影,但真的是,太典了 :blobcatgooglytrash:
李永炽在文章《日本电影里的家族关系》中说:“沟口健二的影片是从母亲或女性的影像入手,而循沦落的女性和坚贞的女性两条路线发展,但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为‘家’献身,换言之,即是为男性献身,因此,如果男性不值得献身,女性舍弃之而选择沦落之途;如果值得献身的,女性即坚贞不二。例如《雨月物语》,虽是诡异故事,但已强烈表现女性对丈夫省悟回头的宽宏与接受。丈夫一时沉溺于女色,待醒悟回乡依靠妻子,妻子已死于战乱,却依然化身为人,倚门等待丈夫。”
沟口健二影片中的女性,往往为有“价值”的男人而献身,所谓有“价值”的男人往往是指能专心致意于一种技艺或职业的人。
太喜欢这个故事了:
一个古老的犹太教传说提到,每一代人中会有三十六位正义之士,他们撑起了整个世界。没有他们,世界将会毁灭。可没有人能认出他们;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这个世界才免于毁灭。
姚念慈说康熙不但是个口述历史发明家,还是个地理发明家。康熙论证出了中原泰山起源于满族发源地的长白山,并让人去实地考察,证明了这点。
唉,可惜康熙那会还不流行人类学,也没挖出北京人头骨,不然康熙还得兼任人类学家,亲自考证出北京原始人就是满人,他大清几万年前就占据北京了 :ablobcathyper:
论我是怎么理解了老王在穆斯塔法的心情 :ablobcatknitsweats:
冈田奈你是AKB的Ace!
指原说你是AKB的支柱啊!
你应该拯救AKB而不是毁了它!
你曾经把我拉回坑你是我的首推啊 :ablobcatcry:
听播客,说当年香港回归前的立法委员会,香港人是要求97年立刻进行普选的。然后金庸认为,根据他对CCP的了解,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他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就是分步骤进行,花个15年,最终实现直选特首的普选目标。
然后CCP果然没有答应普选要求,就说当时英国人统治的时候你们也没要求普选啊,怎么轮到我了就要求了。最后CCP在折衷方案上又打了折扣,口头上表示慢慢来,30年后让你们普选。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不过金庸明知道不可能,还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安抚港人,就挺微妙的,说是港贼都不为过啊。
以前阿b刷到一个讲徐克版梁祝的视频,评论和弹幕都在控诉门阀制度的黑暗,以及发明科举制度的伟大。
但是突然想到,门阀制度下梁山伯能当上县令,那出身高低也得是个县赵吧。比不上马文才家这样的大贵族,但肯定多多少少也有些背景。
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人生挫折,关你们达利特贱民们什么事,挺好笑的 :ablobcat_test3:
读胡金铨随笔,震撼了。
提到“当年北京人有礼貌,好比说你去餐厅吃饭,觉得有道菜太咸了,跑堂的既不解释,也不会跟你抬杠,立刻端回去给你重做。”
50年代以后北京人自带的大爷属性都是被惯出来的吧 :ageblobcat:
原来中国武侠电影,也大量受到外国文化影响。
因为当时武打以戏曲的方式拍摄已经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观众审美疲劳了,电影人不得不寻找更好看的打斗方式,于是胡金铨和邵式分别到美国西部片和日本武士道电影里取经,这才盘活了武侠片。
突然觉得英国这个政治状态好像印度。莫迪本人是达特利贱民,但政府重要成员都是婆罗门,他其实代表了婆罗门和大商人利益。
反对党拉胡尔甘地,本人是高贵的婆罗门还是政治世家,现在举着印度贱民运动领袖的画像,争取贱民们的选票。
老中人自诩最懂政治,却拿着血统分析政治,不就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那套血统出身论。
bgme.me/@swy2020/11...
苏纳克(印度裔,但是在政商界都有不少裙带关系的天龙人)上台你国人:倒反天罡,印度贱民殖民大英了。 斯塔默(老白男,但平民出身靠自己一步一步升上来且支持左翼政策)上台你国人:英国果然还是老白男的国家,少数族裔又要不好过了。 就,反正个人和政党的政治立场都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在血统上,要想支持右派就选八代老白男,想支持左派就上非洲随便找个黑人来当首相,总之这个人啥事也不用干就把他的人物属性一分析就是英国政策是吧?
最折磨人的一种播客是,内容很无聊,但主播很亢奋。
按理说无聊的内容就很好催眠,但主播一亢奋那催眠效果就全破坏了。我就忍不住想,这么无聊还能说这么激动,他好自信啊。
又一想,这不就是男人在饭桌上的常态嘛 :ablobcat_test3:
睡魔漫画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年轻的陷入瓶颈期男作者去拜访一个年纪大却灵感不断作品不断的著名老男人作者,想知道他灵感不断的秘诀。
然后发现是老男作者绑架并且监禁了缪斯女神,他只要去强奸缪斯女神,就会获得创作灵感。缪斯女神请求这个年轻人救她,然后年轻男作者把缪斯带走了,关在自己家里,强奸她,以获得创作灵感,终于写出了新的热门作品。
当时我看的时候,全程:啊? :blobcatwhat:
现在我可算是知道这情节是怎么想出来的了 :blobcatgooglytrash:
听播客,就说康雍乾都通过传教士掌握了大量关于欧洲的情报尤其是欧洲国家对大清边疆的野心。但是他们掌握的信息都没有社会、朝廷乃至皇子们公开,后来这些情报和信息就消失了。大清变成了彻底愚蠢封闭的状态。嘉宾还针对姚念慈的说法,给康乾洗白了一下,说不完全是帝王心术什么的,而是统治策略,讲真这两者不就是一回事嘛,都是愚民政策。
以及我真的很受不了把乾隆称为“掌握很多信息孤独的网友”,这明明是金三胖和他的朝鲜 :ablobsweating:
看妙善传说,原来佛教中认为,难产而死的女性死后会在血池地狱里受苦,而观音/妙善在经过血池时,会为她们诵经,并且在池中洒遍红莲施予救度。
就,看了大为震撼,且不论为什么难产而死还是女性的错了,佛教这不也是制造一种本来不应该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再解决它,并为自己鼓鼓掌 :ablobcatknitsweats:
听播客,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红与黑里于连的两段恋爱都让我觉得那么诡异。顺便吐槽红黑音乐剧的理解完全是不对的。
因为红与黑里看似在描写于连的爱情,其实是在描写权力,爱情只不过是于连无法获得权力时的移情。他愿意用欺骗和操纵去实现权力,所以他也用欺骗去获得爱情,爱情不过是他对于权力的演练。
这种移情在现实中是非常常见的,一个人会想要如何对待权力,就会如何对待爱(包括家庭关系中父母的爱。
我之前还吐槽简中浪漫小说里的浪漫关系总让我看不下去,觉得是大部分老中人爱无能,其实不过是简中作者对于现实世界中自己所处的权力位置中的描摹。浪漫小说里女主/受和霸道总裁的关系,作者们描绘的其实就是自己和爹和大爹的关系 :blobcat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