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z

zzz

加入于 · 2024-06-15 05:57:40
avatar
@solosea@m.cmx.im

睡前刷一眼微博看到了一个女生说在纽约看久石让音乐会被几个川普粉白男种族歧视威胁辱骂,而且几个男生的母亲阻止的时候也被儿子骂。诶….说实话支持川普的人基本上就这么个形象,包括很多在这种环境下待了几十年的女性家庭成员,种族歧视+厌女程度拉满。大部分中国男性和一部分女性同样如此。

其实16年川普上台的时候就觉得这不是我想待的国家。奈何那两年欧洲大量接收中东难民,新闻时常播出男性难民暴力袭击事件,就不太敢去。但16年那届还没有那么糟糕,今年会糟糕得多,尤其是在这次枪击之后,无论最后总统是谁,暴力和歧视还是会愈演愈烈的。

今年暑假本来有想过要不要去纽约玩,但似乎也有点不敢。刚来美国那几年很少有恐惧过,偶尔还会找airbnb跟几个陌生人合住,也住过黑人社区和西裔社区,大家都很friendly。但这几年越来越害怕了。还是早日毕业早日逃走吧。以前还是有点乐观了,现在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拖到明年才能毕业,真是可怕。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躺在床上突然看到有只巨大的虫子跑进了窗帘的褶皱处,一下子freeze了几分钟,硬是不敢拉开褶皱看是什么虫,就怕一拉开是个会飞的或是蟑螂之类的我可能会吓得乱跳。

想着要是男友or爸妈在就好了因为他们好像都不怕虫子。后来想了半天想让猫猫来捉虫,但室友那只战斗力比较强的猫不在客厅,我的猫比我还怂好像也没啥用。摸了摸我的猫之后觉得缓解了一点,决定隔着窗帘把虫打死就算了也不管是什么了。

于是一顿乱拍乱叫,终于解决了,也看不出是什么虫子了,又缓了几分钟才缓过来收拾战场。

这个世界对虫恐人真的不太友好,虽然我也知道显然我比虫子大的多也更有战斗力但还是怕得要死。常常想到小时候看外婆徒手抓住正在飞的大蟑螂,就觉得我这辈子都不敢这么做。前不久有天还做梦梦到蟑螂向我扑面而来直接尖叫着醒了。微博上有初中同学后来读博养蝴蝶,我每次看到他发图都要闭眼快速划过(倒也不是很怕翅膀那面但是怕幼虫和正面)。小时候还养过蚕宝宝,但是第一次养之后变成飞蛾差点吓晕,就再也没喷过。唯一不怎么害怕的螳螂和熊蜂,尤其是兰花螳螂看着还挺可爱的,其他都不太行,瓢虫飞起来都能吓到我。

今天在freeze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非常需要一个能捉虫子的机器人,或是有个ar眼镜把虫子投射成无害的样子然后我就能拿道具去抓了。虫恐也蛮奇怪的,就跟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有小伙伴会很怕鸟类,昆虫爱好者大概也很难跟虫恐人互相理解。人类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奇怪怪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有时候我还蛮害怕民主这个词的。当然民主相对于独裁还是有优势的,但我觉得很多人在讨论民主的时候过于理想化和乐观了。

对于很多独裁国家的人来说,民主在现实中大概意味着能投票,能约束过度的权力。因为这是他们应该得到却被剥夺了的作为人的权利,所以他们会想要得到民主。但对于在民主体制国家的人,这个词几乎意味着少数服从多数,比如美国的三权分立,每个权力分枝下依赖从来都是票数的多少。当然现实里会相对好一些,因为联邦制度下大家用脚投票还是相对容易。但在每个州生活成本相差大的情况下,是否能舒适地生活在与自己适合的政策环境依然跟金钱挂钩。

关于少数和多数,主流和非主流,有个现象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属于一个有更大话语权的群体,但同时又觉得自己是理智的,有远见的,被迫害的少数人,与之一体两面的是“身边即世界”的乐观。这两者的转换大多取决于人们当下的生活环境和所见所闻,而非长远的,大范围的观察和思考。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能力操控,你会想让一群incel,恐同,认为孩子是家长的所有物,女人是男人的所有物之类的人投票吗?那如果现在这群人的人数远超50%呢?再进一步,你能在心底认同这些人也是“理智”的人吗?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接收移民/难民这件事,等移民有了投票权,你觉得他们会继续支持开放边境,还是会反对更多人进来抢占资源?别的不说,支持川普的华裔还真不少,因为他们的敌人不是歧视他们的白人,而是抢走了学习和就业机会的西裔和非裔。

哪怕对于人权和平等,也没有一个真正universal的标准。对于既得利益者,平等最多意味着从此刻开始有相等的权利,再多一丝的让权就是对自己的侵害。而对于被迫害的群体,平等意味着至少要获得更多的权利直到权力平衡,否则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平等。

以前看国内女性相关议题的时候常看到有人说“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但什么是上什么是下呢?上与下的定义,又掌握在谁的手中呢?人是否有追求不自由的自由呢?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太过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那么很大一部分依然是由优越感或是恨意驱动的。把人当成人看真的是件非常难的事情,而去尊重一个不尊重你的人,去理解一个不愿意理解你的人,大概是圣人都难以办到的事情。

在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小部分人的大环境下,矛盾总是会越来越激烈的,西方国家趋于保守和极端也是必然的趋势。当世界不再开放,大家又该何去何从呢?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毛象限500字之后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写长又放回了笔记本里继续写。一千字还容易分段一点五百真是不够,而且搬家好难找了几个instance要么是申请了但收不到confirmation邮件要不就是点进去才发现已关闭注册。自己搭站又嫌麻烦…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好烦又好丧,什么也不想干,饭也不太想吃,好希望一觉醒来就能变成蘑菇,就能躺到天荒地老了。

明明也知道这个地方不太糟糕。在加州无论如何在政治层面上都不会回归保守。天气也很舒适,可能也很难再找到更舒适更宜居的地方了。但还是好想逃走。

但似乎人是无论如何都逃脱不开社会的。之前聊到如果去无人小岛会需要怎么样的机器人。有个同学说最起码要能合成一些抗生素之类的,因为抗生素无法长时间保存。我当时忍不住想难道野人还需要野抗生素。但说实话也没有想活很久就是了。也不知道活很久是为了什么。

不在战争里有是件好事。如果在战争里那也只能苟着继续生活。不知为何幻想了一下跟男友在北美找个小城市定居,正常工作度假,这种想象一下就触发了我的恐慌感。以前跟therapist说起对美式中产生活有些过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在要求每个人大致一样的环境下长大,如果不够unique,就会常常找不到自己是谁,从而丧失生活的动力。

很多时候感觉是不能被理智掌控的吧。既然如此也不用强求掌控感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这周已经在家附近看到两个躺在地上的流浪汉了。都是安静睡在地上的类型,但还是有点让人害怕。

以前路过帐篷几条街的时候会快步走但不会想很多,自从有小伙伴跟我说他怕流浪汉会拿个针头从地上跳起来所以想要离得越远越好,我也开始会不由地想象这种场景了。

男友偶尔看到翻垃圾桶的人会给他们一些零钱。但我常常觉得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战斗力有足够的自信才敢去靠近他们。因为我是不敢的,就算是想给食物,也会觉得像是要靠近大型野生动物一样,只要看我一眼我可能拔腿就跑。

因为社会而压抑,又因为内心郁结而开始滥用药物和酒精,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变得失控。或许也没有人真的想过homeless的生活,但在行为失控下被家庭抛弃,也是无奈,也有些人从未有过一个家,也没有过真正的家人。

有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变得强壮一些,这样或许就不会那么害怕。困于恐惧的人又如何能照顾到别人呢,但也至少不要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指责自己吧。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在微博上有人发了一个新的ai模型,给一张二次元人物画,能生成从草稿到线稿再上色的过程视频。大部分的评论,除了骂癌,质疑版权和剽窃,还有很多人问能不能研究点有意义的东西,这有什么意义,研究人员是不是想毁了画师。跑去github看了一眼,issue里大部分也是如此,而不是正常问代码问题之类的。

有时候觉得这一切都有些黑色幽默的。在十年前生成式ai还没被大公司拿来跟市场关联,也没有被大众所知晓的时候,大部分原始数据都是爬虫来的。最有名的imagenet,几百万张图也都是网图。文本的话正规一些来自于古登堡计划下的免费书籍,但扒公开推特或是各种网友言论也是很正常的。这基本上都不会是问题,因为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公开的,代码都是开源的,数据都是research purpose,而非商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不会影响到学术以外的人,更不会让他们失业。

第一次认真看generative ai的时候是因为github上偶然看到一个收集用过猫猫图的paper的repo,然后发现作者主要用gan来做image style transfer,比如后来似乎火过的给照片加上各种画家的滤镜的程序就是基于此。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前天晚上困得要死不到十一点就睡了。昨晚挣扎到三点多才睡。今天五点了还睡不着。也没在三点以后摄入咖啡因,也走了路干了活,也没什么具体的烦心事…为啥睡觉这么难….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到了三十岁之后,还是觉得对这个数字感到陌生,毕竟一天班都没上过,偶尔还去蹭课,恋爱也像过家家,感觉心理年龄一直停留在了二十几岁。

偶尔也会想是不是永远都不想要小孩了呢。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能活得好,所以似乎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养一个小孩。但我妈在这个年龄生下了我,然后又回去上班了。我外婆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她们是没有选择的。有选择也是种privilege。

我妈常说起以前被催着生孩子,一直拖到了结婚几年之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将我生了下来。我知道她用她所知道的方式在努力爱我,虽然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是我的ideal的妈妈形象。而后来我意识到自己不需要ideal的父母。他们在这个身份之前首先是他们自己,他们与我一样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的情感,也不需要我来拯救。或是自愿或是非自愿,他们将我带来了这个世上,和任何其他生物的生育没有太大区别,爱我不是他们的责任。

如果有选择,是不是就有了责任呢。无论如何我现在是不愿承担的,所以选择也很明确了。或许有一天会后悔吧,但能后悔的事情太多了,也不一定轮得到这个。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不过我现在也是这么对父母的,跟therapist讨论过这点但依然还是觉得我说了他们也不会理解不如就算了…有时候人与人的隔阂真是深啊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还在努力寻找..看到一些上限很高的都关闭注册了,估计是大家话都太多了【不是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被偏爱吧,但这种偏爱是什么程度的偏爱呢?

莫名想起几个月前男友在停车场被人抢了车位,然后他很生气说要去扎那辆车的轮胎。当时他摔车门按喇叭还下车骂人我就觉得不太舒服,但还是努力想陪着他(非当面)骂另一个人。有点怕他真的会去扎轮胎,又觉得他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因为对方也claim是他们先到的且当时也看到他们在等了。最后男友哭唧唧了一晚上,说我不信任他,也不安慰他,还说他当时说的是气话根本不会去扎人轮胎(这点我始终不确定)。

我大概是做不到违反内心正义的偏爱的。但如果是best friend的话就算犯法我也会相信她有苦衷,也知道她会有足够多的自我怀疑以至于不需要我怀疑。至于男友的话,我相信他是善良的,但不敢保证他对于事物的判断一定是对的。对于大部分男性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太笃定了。也不知道是基因/激素带来的还是后天缺乏对于认知科学/心理学的了解导致的。

虽然我天生还蛮有同理心的但也容易被所谓理智牵着鼻子走。很多时候还蛮Vulcan,说难听些就是理中客吧。但人性还是很复杂的,比如说如果孩子知道父母贪污但父母对孩子很好的话他们会检举吗,那如果是父母知道孩子杀了人呢…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抱抱你,有时候很多东西写下来了对自我疗愈还是会有用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被理解,但又没学过表达,只能简单粗暴地让小孩去受他们曾经受过的苦,就也蛮悲哀的。而且中国的社会真的不会保障弱者的生存,所以任何的失败/受伤付出的代价的太大了。在这种大环境里生活久了学不会爱与信任几乎是必然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joandaro 网页版的我还没看,两个ios手机端都变成500了,之前也有过手机端一个1000一个500的情况,所以也不知道app跟网页版的关系是什么…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救命草莓县怎么变回五百字了….大概是要搬家了。一千字有时候还能勉强缩一下五百字真的不太行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我跟男友说不工作的话我也可以养他。

他说养着养着就养废了。当时我甚至可以想象他妈妈对他说这话的语气,以及他努力反驳这句话的样子。

他也和我一样不喜欢规规矩矩的工作。但每次他提到想要gap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或是躺一阵子的时候都会被他妈妈训一顿,然后催着他去工作,也不想让他辞职。

很多时候我都能看到他身上潜藏着的阴影,就跟绝大多数的asian kids一样,大概就是不成功就会死的恐惧,而他们的一生都在反抗和挣扎。

还记得有一次我跟他提到我还挺爱看街舞的,然后他一脸鄙夷说那些都是杀马特小混混不学无术。一开始有些震惊,因为就算是陌生人聊天都很少会有这种回复,但又觉得还挺合理的,毕竟他还是个中国人。可是依然忍不住觉得难过。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但由于成绩不好,也被撕过画本。那一刻一切都具象化了。

所以也很难生气。每一次的攻击都是他的伤痕在尖叫。他攻击的也不是我,而是他奄奄一息的破碎的灵魂。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这两天老头环打了个天昏地暗基本都打完了dlc也开了。通宵到直接看欧洲杯然后看到一半顶不住睡着了。幸好独立日放假大家也都不上班就是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男友发了我一个短视频,是一个女生讲的,因为内容太男味了,所以好奇搜了一下,发现是个叫卢诗翰的百万粉博主写的。随手扫了一眼发现这男的确实还蛮会写东西的,拱火和拿捏男的一套一套的,比较喜欢煽动,逻辑差点意思,不过也比几个军事博主什么的有文化一点。

原本的内容讲的是女性pua男性和女性雌竞都源于经济大环境。近年来女性在职业内卷情况下卷不过男性,所以只能转回到雌竞/娇妻赛道。男的越卷,女的也越容易在情感赛道上吃到红利,也越容易pua男性以及加剧雌竞。所以最后吃不到红利的女性和吃红利的女性开始大战。

文章写得一般,概括下来也有点缺乏逻辑。由于博主把内卷的男的称为“圣骑士”,吹捧男性在职场上能力强,但在情感上容易受伤,又夹杂了幸灾乐祸看女性扯头花情节,所以引发男性读者高潮也是不足为奇了。

不过其实也有一些蛮有意思的点的,抛开国人在社交媒体上什么都能骂起来什么都能歧视的传统,纯从女性主义方面来看,女性之间的骂战确实也不少。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一个很久没聚的女性朋友聊天,谈到女权,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这种不单身的是不是会被骂互联网娇妻”。当时的我听到好友的言论有些震惊。但后来继续聊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对待,她显得比我更气愤一些。

后来也遇见了更多现实里一听到女权就觉得是“打拳”的人,以至于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互联网上“女权”这个概念会让很多人厌恶,即使大家内心都是支持女性主义的。

关注一些时事之后,发现互联网上戾气是挺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点赞数量带来的奖励让大家的评论变得简洁粗暴。最常见的就是一个女性发文说自己在家过得怎么不如意,丈夫品行恶劣但还不确定要不要离婚。于是评论区一半是骂她的,想要把她骂醒。一半是祝福锁死的,复制粘贴一段阴阳怪气的嘲讽。还有少数是安慰的和帮着骂另一半的。我觉得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大部分社媒对于评论有字数限制,有着短平快的特点,为了抢热评往往会牺牲事件本身的针对性和复杂性。

但偶尔也会有比较正面的走向。前不久也听过说一个家庭妇女在家受气,听网友劝然后开始反抗,最后拿了离婚证没有分家,但生活变好很多。如果是真事的话那确实也挺好的。

说到底,在中国的大背景下,厌女和恐弱是大部分人成长中必然会经历的。爱规训,觉得骂人是为人好,喜欢阴阳怪气,多数也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习惯,同龄女性也无法避免。

还有很多想说的,就在这条thread里继续写吧。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hhh谢谢象友分享!电子合成器我觉得好难啊,就感觉古典格式还是相对严格一点,太过自由了很难混出抓耳的东西….可能还是需要挺多天赋的就是说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妈耶这个比赛有点刺激的…这大起大落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我觉得毛象还是比微博什么的好太多了hhhhhh而且感觉我关注的基本上都是分享生活和见解之类的就很让人安心。

我觉得ai有没有creativity这个问题其实我也蛮不确定的。In some sense其实我都不确定我自己能不能真的创造任何东西。比如说写作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可能跟别人也大同小异,可能问题就在于人类的所有思想和生活能多容易被概括,以及那些不能被概括的有多重要。

艺术对每个人带来的体验可能也不太一样,不过脑洞一下比如ai能不能根据每个人的经历和脑部活动扫描来定制出作品呢。就跟猴子和打字机那个思想实验一样,ai在足够资源下大概也可以穷尽枚举,然后能不能用另一个ai agent来filter之类的。感觉从古至今人的作品也真的很多,很多东西可能也就随着时间消失了,看不到看得到也挺随机的。

不过也好奇象友是怎么看待艺术的,就是在客观/技巧和主观/情感这个spectrum上。我自己还蛮纯粹从自己感情出发的,尤其是看博物馆的画作,更多看能不能引起我的情感波动,而不是作品本身对艺术史的贡献或是本身技巧。但也感觉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利于提高艺术品位…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昨晚做梦梦到给猫洗澡。猫自己跳进浴缸然后嫌冷就一直冲着热水,我还觉得很欣慰,然后突然猫就不乐意了,开始往外跑身上还滴着水。我怕它着凉就赶紧想把它抓住然后擦干。但它被抓住的时候一脸不情愿,挣扎着乱叫,搞得我又心疼又愧疚【虽然是它先要洗澡的。然后就醒了。

最近有点想洗猫,但梦里这一顿洗得我好累,还是算了吧….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诶润人润到哪不是润呢。没有野外生存能力是我自己的问题。人类为什么不能多用点增毛产品然后变回野人呢…也没那么怕冷怕虫子了就…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感谢象友回复,也欢迎各种讨论!我觉得AI最大的问题倒不是取代真正的艺术。每个人对于什么是艺术也各有见解,我也很赞同象友所说的,很多艺术都产生于奇特的碰撞或是真实的不完美,而不是解最优解。

主要问题在于AI有远超人类的mass production能力(刚好跟你举的例子有点契合)。就跟工业革命的有利有弊一样,AI能大量生产不同的流水线作品,好处是世界上的作品变多了,且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但弊端就是很多产品都大同小异,一旦有个好用的模版所有人都会去复制,如同当下影视和小说里的“工业糖精”,演员脸谱化等等,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表现,也会让人更难寻找到真诚的好作品。

工业化对手工艺人的影响一直很大,尤其是还没有进入行业或刚进入行业的人。以前是木匠之类的,现在辐射到了大量的艺术创作者。比如一些年轻画师,如果他们在很多年里都无法靠练习一些绘画,接一些简单的活来养家糊口的话,那进入这些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到最后艺术又会变成贵族的游戏,有钱人可以私人定制,但普罗大众只能用工业产品。

纯粹从技术角度说的话AI的最优解要解什么也是可以变的,比如早期是生成的能和原本的数据有多像,现在又加入了human feedback,相当于优化成了甲方有多喜欢,未来也可以优化成跟某人的生活多贴近,有多容易引起某个群体的共鸣之类的。而且之前AI的一些莫名其妙的bug可能也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调参调成很random的解。

但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现在这些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大公司和政府手里。普通人可以使用,但无法修改,所以很容易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感觉我话有点多,但有人回复就很开心!顺便说我很喜欢David Bowie因为他好帅hhh,而且我个人其实也挺杂食的也没有很against流水线作品之类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昨晚的辩论我没敢看。当初来美的时候还是奥巴马当总统,过了几年就有了五年签。现在每年被check一次,实在是待不下去了,看着排队的时间也没有动力去申请eb1/eb2了。不管奥巴马政绩如何,但他的形象确实很符合一个大国总统,口齿清晰,理性克制,倾向于和平而非煽动仇恨。但他又很难代表美国的大多数人。近几年来越来越感受到大众和精英之间有巨大的鸿沟。普世价值在资本的控制下和掌权者的煽动恐吓下不堪一击。其实大部分“具体的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但不同的理念冲突又总会伤害到一部分人,也很无奈。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人工智能的数据来源和立法真的很debatable。如果把算法当成人脑,把sensor当成感官,那么喂给算法的数据和让一个人看视频刷手机听音乐也没有多大区别。但模型处理数据的能力又比人快得多,人顶多开两倍速,但算法只要gpu够多就可以无限倍速,所以AI更像是超级人类(但还没有自发的价值观和物理世界feedback),且在不开源的情况下往往被资本和大企业控制。所以AI从现阶段来说顶多是个需要监护人,且所有收入都归监护人所有的超级人类儿童。

关于超级人类/变种人的不同发展方向已经在近百年来被无数超英漫画/小说讨论过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问题依然是“我的一些数据都在网上主动公开给人看,但能给AI看吗?”如果AI做的是公益事业,那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但AI在资本的推动下让一些人失业,就是另一回事了。

今天看到了一个作家被判抄袭另一个作家的事情。两个人的书我都没看过,但抄袭者被许多人指出是“融梗怪”。首先我也不觉得这世界上有真正的原创,绝大部分创新都是在融合的基础上,在艺术上母题也都是大同小异,人的生活也是大同小异。但抄袭和“没有绝对的原创”也不矛盾。大部分情况下抄袭会更生硬一些,为了“不查重”而强行改一些内容,就跟把专有名词替换成近义词一样,会在细节处有明显的漏洞。所以作品本身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生硬和矛盾,而不是融梗。

回到AI本身来说,AI也是目前最厉害的“融梗怪”,通读了上下五千年的书,听完了历史上所有有录音的歌,就能写书作曲。但又因为读得足够多,所以就不会有明显的雷同和巧合了。AI在细节之处也会有很多小错误,比如画图和生成视频会违反一些物理和常识,作曲的时候也会有不和谐之处。但这些对于没有经受过训练的或是随手刷过的普通人来说其实也不易发觉。更别说国内影视作品和短视频大多数烂得还不如AI生成。

不过国内对隐私的毫不在乎倒也是促成了AI的野蛮生长。光是无人车的数据和短视频平台的都比欧美多很多,又有便宜人工标注加成,拿个开源的大模型换上自己的数据就能轻松霸榜了。也很难说是好是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不定哪天就AI掌权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刚吃到的青菜菜根有很重的芥末味,还满喜欢的。自己家煮很熟的就不会有,也不知道是跟品种有关还是因为不够熟。但我做饭苦手。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又到了夏天。其实在sd的往年我更喜欢冬天一些,因为不会那么晒,又不冷。近两年的冬天雨变多了,就没那么喜欢了。

夏天确实不太适合下午出门,太阳有些毒辣,阴凉处还是很舒服的,但树荫往往不在行走的方向上。

也没有很想去海边。刚来sd的时候常常幻想跟crush一起去海边吃冰淇淋,光着脚踩海浪。而这几年下来经历了太多次,就似乎变得跟去超市一样平常了。或许也是怕一个人孤单。以前没有relationship的时候反而很少会觉得孤单。异地真的可怕的东西,时常让人抓心挠肝地想要团聚,但另一个声音又说其实分手了就没那么麻烦了。两个自我总是僵持着,也不知道谁能熬过谁。

但我是想逃离的。从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要久留。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内心依然想走,但似乎又有点不舍了。很多时候想逃离想重新开始是因为对现状不满。和therapist聊到这点的时候我意识到其实我自己倒不是真的有什么不满。如果有机会把过去抹去重来的话我也是不舍得的。但是不是的还是会想要一些新的生活新的体验,就像是满怀欣喜地翻开一本新书一样。小时候很喜欢马丁的早晨,幻想着自己也能每天变成不一样的人。现在依然是。Therapist又问我what's stopping you?想了很久,最外在的是学生的身份不能打工,也有对能力不足的担心,也知道有些东西要做好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不是浅尝则止。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恐惧吧。这个世界令人恐惧的事情也太多了。

到了六七点就不热了。夏天最令人喜爱的还是极长的白天。似乎不管怎么摸鱼和拖延,依然有很多时间。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olosea@m.cmx.im

@heyjoe @C1are 涨知识了谢谢象友!

查看详情
0
0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