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评

上海书评

机器人
加入于 · 2024-01-24 12:32:33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沈辛成评《主动出击》丨科学普及,究竟需要靠谁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英]彼得·J.鲍勒(Peter J. Bowler)著,王大鹏、周亚楠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348页,79.00元在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史研究领域,Peter J. Bowler是一位重量级的学者。他是研究达尔文主义的专家,如果你要研习进化论的学术史,Bowler的著作是你绕不开的必读书目。1989年,Bowler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孟德尔革命:现代科学与社会中遗传学概念的兴起》,就大有要将达尔文“请下神坛”的勃勃雄心,指出真正让生物遗传嬗变为现代科学的应当是还原论者孟德尔,而不是整体论者达尔文。……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许志强评《伐木》|伯恩哈德的文人共和国』
《伐木:一场情感波澜》,[奥]托马斯·伯恩哈德著,马文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3年10月出版,256页,75.00元一《伐木》出版于1984年,是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的晚期作品。一部典型的伯恩哈德小说。伯恩哈德的风格和主题通过该篇便可领略。风格是不分段落的长篇独白,循环重复,讽刺谩骂。那种“骂”还不是一般的尺度,而是恶语伤人,是脸色铁青的怨怼。其行文节奏的回环复沓,使得讽刺谩骂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音乐性。也就是说,是一种旋律性、渐强渐弱、具有和声效果的言语攻击。总之,这种风格就是刺刺不休的愤世嫉俗。至少在……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李公明︱一周书记:时代风雨中的……叛逆者在前行中』
《给青年叛逆者的信》,[美]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著,陈以侃译,云南人民出版社丨理想国,2023年9月版,224页,59.00元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 1949-2011)的《给青年叛逆者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2001;陈以侃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至今我知道的有四个中译版本,最早是《致一位“愤青”的信》(苏晓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绿色封面,这是我二十年前就买来和读过的译本,只是后来怎么也找不到。然后是《致愤青》(于海生……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王嘉评《在机器的边界思考》|一种宇宙技术的思考』
《在机器的边界思考》,许煜著,李仁杰、蒋雨航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5年2月出版,352页,68.00元解题:“机器”的“边缘”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哲学系许煜教授的新书《在机器的边界思考》,是一本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文章的专题论文集,几乎涵盖了其技术哲学研究中各个重要方面。该书延续了许煜一贯的研究进路与写作风格,在许多文章中都可以找到从他的处女作《论数码物的存在》到后来的《递归与偶然》《论中国的技术问题》《艺术与宇宙技术》等一系列著作的影子,因而可以将其当作一部进入作者思想世界,并与他一起追问当前技术全球化问题的绝佳参考书。正如本书题目所指示……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钱立卿评《现象学的心灵》|现象学的“当代化”』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美]肖恩·加拉格尔、[丹麦]丹·扎哈维著,罗志达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6月出版,525页,98.00元“现象学”一词最早由十八世纪著名光学家朗伯(J. H. Lambert)提出,时至今日已散见于各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学者们通常视其为一个方法论概念。只有在哲学领域,现象学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学说,亦即“现象学哲学”。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此说以来,现象学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变革,以思想史运动的形式传播开来,影响遍及整个人文领域。既然是运动,就必然带有传承和偏离的双重趋势。事实上,在胡塞尔发表奠基性的《逻辑研……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王一楠评《墨梅》|咏花人的跨媒介言说』
《墨梅:一种文人画题材的形成》,[美]毕嘉珍著,陆敏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5年3月,648页,199.00元2025年3月,美国布朗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荣休教授毕嘉珍教授的中译本专著《墨梅:一种文人画题材的形成》(以下简称《墨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再版,作为海外汉学经典书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艺术系列”之一推出。该书于1998年荣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设立的“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是毕嘉珍学术生涯的代表作。本次再版,译者、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陆敏珍教授对翻译进行了全面修订,出版社也适应新时代的阅读需求将黑白插图替换为彩图,称得上是嘉惠学林的喜事。当然,这也意……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行龙谈《退想斋日记》和末世举人刘大鹏』
行龙(章静 绘)内地士绅刘大鹏自1891年至1942年持续五十一年撰写的“退想斋日记”,上世纪由学者在田野工作中发现,后辗转入藏山西省图书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1992年,山西大学乔志强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整理出版了近五十万字的《退想斋日记》标注本,受到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2024年,山西省图书馆馆藏稿本《退想斋日记》全本由三晋出版社影印出版,共计二十八册。作为乔志强教授的弟子、最早参与日记整理工作的学者之一,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博士生导师行龙教授在通读稿本日记缩微胶卷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其"知人论世"的学术成果汇集为《末世举……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李凯航评《思想地震》|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与“终结”』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日]柄谷行人著,吉琛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252页,58.00元 一1970年代,柄谷行人曾专注于文学史中的“起源”问题(见《现代日本文学的起源》)。但他又强调,“起源”不可追溯得太远,因为这种“谱系学的溯源”方式暗藏着陷阱。例如,许多现代日本民族主义者跑到本居宣长那里寻找日本文学的特殊性,或者像德里达在古希腊中寻找“声音中心主义”,实际上是对起源的忘却。与之相反,汉娜・阿伦特从十九世纪后期国民经济的确立过程中考察反犹主义的起源,就保持了一个适当的距离。因为“现代反犹主义是在传统的民……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陈拓评《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十八世纪全球信息网中的邸报』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比】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著,陈妍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2月,496页,118元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但在古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往往颇为不易,甚至在二十世纪初仍然如此。例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二日,湖北鄂城(今鄂州市)人朱峙三(1886-1967)在日记中感慨道:“吾邑关心世界大局,订有《申报》者,仅南门张季馥家。省内外消息,得闻于众人者,均由张宅来。”那么,在《申报》等近代报刊出现前,人们如何获取时政消息呢?邸报(又称题奏事件、京报等)……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王琼颖评《雅尔塔的女儿们》|谈判桌外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的女儿们》,[美]凯瑟琳·格雷丝·卡茨著,李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361页,98.00元在多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所了解的人的印象中,谈及雅尔塔会议,要么是那张著名的“三巨头”合影所传递出的具体却单薄的形象——身披斗篷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端坐中间,他的两侧是着军大衣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要么是有关会议内容及政治影响力的客观但枯燥的陈述——雅尔塔会议对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做出重要安排,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就处置德国、波兰政府和疆界、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及远东事务安排等议题进行磋商,并最终签署《雅尔塔秘密协定》。……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姜华|无可救药的世俗之人:伯林牛津往事』
以赛亚·伯林牛津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古城古巷散发着悠悠古意,亦因牛津大学这个智识之所闪耀着精神的光芒。很多人因与牛津结缘,人生开出一个全新境界。以赛亚·伯林是其中之一。与其他绝大多数学问精深的学者兴趣及影响力只限于专业领域不同,思想家、学问家之外,伯林另有一番天地。某种程度上,他改变了牛津哲学,影响了牛津文科,也切实地重塑了牛津大学固化的、饱受诟病的教育体制。在牛津发现不一样的伯林在牛津访学客居的日子里,遇上好天气,常喜欢到处走走。学院与书店是我日常流连之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逛遍了牛津大学近四十家学院和学堂,其中有三家印象深刻:它们都在人迹罕至之……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邹仲苏评《被遗忘在东线的私生子》|大草原上的扬基佬』
Forgotten Bastards of The Eastern Front- An Untold Story of World War II, Serhii Plokhy, Allen Lane, October 2019, 352pp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东西两线战场的盟军士兵互相在对方战线中作战的情况并不鲜见。1945年1月,美军士兵约瑟夫·拜耳勒(Joseph Beyrle)曾加入苏军作战数周,在此之前的1943年6月,苏联红军士兵奥列格·奥泽洛夫(Oleg Ozerov)也曾加入法国抵抗组织的战斗。但这种情况的大多数都是战俘越狱后就近加入当地……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马丁·杰伊谈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
马丁·杰伊(章静绘)马丁·杰伊 (Martin Ja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德尼·海尔曼·埃尔曼历史学荣休教授,研究领域涵盖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批判理论、社会理论、文化批评、欧洲观念史及视觉文化。他出版于1970年代的《辩证的想象》(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 A Hist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the 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 1923-1950)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最负盛名的观念史经典,讲述了从社会研究所创立至二十世纪中叶、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历与思想……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戴海斌︱“马援铜柱”何以成为“老界确证”——张之洞“以考据施于交涉”之一例』
小引张之洞生平以政治事功著称,本不是学术史上的显要人物。然开府辟官,扬厉中外数十载,至老境侵寻之日,他面对亲故叙说心事,自抉一生之向往所在:“吾生性疏旷,雅不称为外吏,自愿常为京朝官,读书著述以终其身。”(《抱冰堂弟子记》)言之犹有余憾。张之洞去世后不久,尚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接受日本《东洋时报》采访,也曾直言:张公非政治家也,学人也耳,惜不使公专心学问,以大有所造诣也。其于政治,惟有失败。昔公与李文忠论争政治,文忠曰:“不测香涛从政数十年,总是书生之见。”可谓道破得真矣。(《梁君月旦张公》,《东洋时报》(东京)第133期,1909年10月20日,转引自陆胤……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潘世圣|新见抗日英烈钟崇鑫及南京保卫战资料』
近来陆续考读十余年前搜集的有关南京保卫战的日文资料,其中有日本著名出版家兼新闻记者山本实彦(1885-1952)的中国见闻记系列。在1938年4月出版的《凝视兴亡之际的中国》(原题『興亡の支那を凝視めて』,东京:改造社)一册中,意外发现了十年前曾引发海峡两岸媒体热切关注的抗日英烈钟崇鑫殉国及南京保卫战的重要信息,现谨参合中日其他诸种文献,予以译述披露并略作考辨。一关于钟崇鑫烈士的情况,综合目前所见资料可略述如下:钟崇鑫,抗日英烈。原国民革命军71军87师(德械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1905年出生于重庆荣昌县(现重庆市荣昌区),1922年考入成都大学法……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蒋维崧︱1978年的华东师大中国农战史研讨会忆旧』
中国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合影(1978年12月于华东师范大学)我是华东师大历史系1977级的本科生。入学不久就得知,1978年12月,历史系将举办全国性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讨会,邀请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人员参会。这是“文革”以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参加者非常踊跃,更何况农民战争史在1949年后是炙手可热的“显学”。与会的代表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谢国桢、田昌五,兰州大学的赵俪生,河北大学的漆侠、陕西师大的孙达人等。对我们学生来说,这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大家都翘首以盼。由于参加会议者特别多,远远超过了华东师大的接待能力,很多已年过天命(五十)、耳顺(六十)……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李公明︱一周书记:当代思想前沿中的……景观人类学』
《景观人类学:地方与空间的视角》,[英]埃里克·赫希、 [英]迈克尔·奥汉隆主编,徐桐、周丹丹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版早在二十多年前,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迈克尔·赫茨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在他的一篇综述性论文中指出人类学是“付诸实践的理论”:与邻近的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人类学的特点在于它的见识与它所激活的观察尺度有“密切关系”(intimacy);他强调人类学正日益介入全球性和地方性的政治之中,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与文化分析批判的能力(《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5卷3期,1998年8月,北京)。在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实践与……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吴其尧|浅论《管锥编》中的修辞格:Climax (造极)』
钱锺书先生《管锥编》(全上古三代文卷一〇)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指出:其中的“佳”“丽”“美”在文字上做了变化,是作者刻意为之,造句相同而选字各异,旨在避免重复和呆板。钱先生认为:“此类句法如拾级增高,仿佛李商隐《楚吟》之‘山上离宫宫上楼’或唐彦谦《寄同上人》之‘高高山顶寺,更有最高人’,……西方词学命为‘阶进’(gradation)或‘造极’(climax)语法。”钱先生诙谐地用了“每况愈上”一语来说明文章写作中的这一修辞手段,接着又旁征博引,举出很多例子,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张经纬评《中国“马达”》|融古通今谈“小资”』
《中国“马达”:“小资本主义一千年”(960-1949)》,[美]葛希芝著,马丹丹等译,石峰等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432页,89.00元人类学家讲历史《中国“马达”:“小资本主义一千年”(960-1949)》是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荣休教授葛希芝在上个世纪末(1997年)出版的一本作品,今年出版了中译本。虽然是近三十年前的旧作,但谈论的题目放到当下,还有不少启发。那么她在书中讨论了什么问题呢?其实谜底已在谜面上,问题已经明明白白写在副标题里了,中国有一千年的“小资本主义”的历史,这个时间差不多就要从北宋开始算起了。何谓“小资本主义”,……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朱梦中评《知识的秩序与环流》|战争史与知识史的“联姻”』
《知识的秩序与环流:甲午战争早期史叙的知识史考》,孙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356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孙青副教授新近出版的《知识的秩序与环流:甲午战争早期史叙的知识史考察》(以下简称《知识的秩序与环流》),从知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甲午战争史叙问题,不仅为甲午战争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学界在战争史与知识史交叉领域的空白,堪称一次富有洞见且卓有成效的尝试。一若要粗略提炼《知识的秩序与环流》一书的两个核心关键词,“甲午战争史叙”和“知识史”应无异议。正如作者在《引论》中称言,目前学界有关甲午战争具体历史过程(即“历史经……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布莱恩·莱特谈尼采与自然主义法理学』
布莱恩·莱特(章静绘)法律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法律实践与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潮。但在相关研究中,这一思潮即便不是被法学家与哲学家们抛诸脑后,也是冷眼视之。近日,国际知名法理学家和尼采研究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卡尔·N. 卢埃林法理学讲席教授布莱恩·莱特(Brian Leiter)重构法律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自然化法学: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文集》(Naturalizing Jurisprudence: Essays on American Legal Realism and Naturalism in Legal Philosophy, 20……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邹仲苏评《被遗忘在东线的私生子》|大草原上的杨基佬』
Forgotten Bastards of The Eastern Front- An Untold Story of World War II, Serhii Plokhy, Allen Lane, October 2019, 352pp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东西两线战场的盟军士兵互相在对方战线中作战的情况并不鲜见。1945年1月,美军士兵约瑟夫·拜耳勒(Joseph Beyrle)曾加入苏军作战数周,在此之前的1943年6月,苏联红军士兵奥列格·奥泽洛夫(Oleg Ozerov)也曾加入法国抵抗组织的战斗。但这种情况的大多数都是战俘越狱后就近加入当地……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李珂评《俄国思想史》|二律背反的历史』
《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波]安杰伊·瓦利茨基著,刘文飞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576页,128.00元波兰历史学家瓦利茨基的《俄国思想史》,早已享誉国际社会。这不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内容庞杂的思想史,囊括了俄国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史。俄国的各种思潮与国运消长息息相关。译者刘文飞教授在序言里写道:“十九世纪是俄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时期,也是俄国思想的成熟时期,是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时期和俄罗斯人自我身份认同的完成时期,而十八世纪后半期则被作者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思想发展史的序幕纳入此书。”这本书只……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杨靖︱英国海军贪腐日记』
《吾自绝伦:塞缪尔·皮普斯传》,[英] 克莱尔·托马林著,王珊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版,632页,138.00元1666年12月31日,英国海军部高官塞缪尔·皮普斯(1633-1703)照例记录年终盘点结果。“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总算结束了……我的实际存款已超出六千两百镑,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八百镑”——此处的“多灾多难”无疑指向瘟疫、伦敦大火以及第二次英荷战争,然而这一些天灾人祸似乎并不影响日记主人的财富增长——“就我个人情况而言,我认为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我现在已有大批(abound in)上好餐具,以后请客可以全部(wholly)用银餐盘……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李公明︱一周书记:在时代危局中……重返思想史研究的战场』
《什么是思想史》,[英]理查德·沃特莫尔著,岳秀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版,56.00元在进入2025年以来的国际舆情中,面临时代惊天裂变的氛围日渐浓重,在战争与和平、地缘政治、全球贸易、种族问题、舆论管控等关键议题的急速观察与焦虑应对中,关于核心观念、价值原则乃至人类命运等更高层面的思考与呼吁不断警醒世人。回顾这段时间所阅读的部分文章,有点惊异的是不少在较深的层面上展开的论述实际上是指向了思想史研究的论域。比如在关于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一系列行政命令的分析中,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家产制”(patrimonialism)重……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冯新平评《钢琴课》|在历史褶皱中打捞人性的时间标本』
《钢琴课》,[英]伊恩·麦克尤恩著,周小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544页,89.00元伊恩·麦克尤恩,这位当代英国文坛的杰出作家,其创作生涯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学冒险,始终致力于突破文学的固有边界。从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那些惊世骇俗、弥漫着哥特式诡异氛围的短篇故事,到《赎罪》中对历史虚构与伦理道德的深刻拷问;从《我这样的机器》里对人工智能时代哲学命题的思辨探索,到《坚果壳》以未出生胎儿作为叙述者对《哈姆雷特》进行大胆而新颖的重构;再到《蟑螂》通过重新演绎卡夫卡的《变形记》,反思英国脱欧这一重大政治事件——麦克尤恩的每一部……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王楷文读《缪斯的诞生》|早期浪漫派与控制论的对话』
《缪斯的诞生: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陈新儒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286页,78.00元陈新儒的新书《缪斯的诞生: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面世了,旨在探讨西方艺术或者说“美的艺术”观念的生成与发展。整本书的时间跨度覆盖十七至十九世纪——自启蒙运动至观念论(于黑格尔处结束)。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在今天看来即使不显得过时,也只能被视为“经典问题”。因此,最令我感兴趣的倒不是这本书的写作内容,而是它如何规避学术的博物馆化,将其写作对象与当下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在后记部分,陈新儒主动提及,在如今的生活中,技术要素在艺术作品塑型与审美鉴赏……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冯雅琼评《信用之灾》|“希望和恐惧之激情”』
《信用之灾:暴力、钱荒、泡沫与英国金融革命》,[美]卡尔·文纳林德著,周宇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360页,108.00元。美国历史学家卡尔·文纳林德(Carl Wennerlind)的《信用之灾:暴力、钱荒、泡沫与英国金融革命》(后文简称《信用之灾》),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中译本。该书英文版问世于2011年(Casualties of Credit: The English Financial Revolution, 1620-172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副标题可直译为“162……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塞斯·洛克曼谈种植园经济与美国资本主义』
塞斯·洛克曼(章静绘)塞斯·洛克曼(Seth Rockman),现任教于美国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历史系,研究领域聚焦于美国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期间的社会史与劳工史,尤其关注奴隶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其研究兴趣更着眼于两种制度在美国历史中的互动与协同作用。塞斯·洛克曼的第一本书《艰难度日:早期巴尔的摩的雇佣劳动、奴隶制与生存》(Scraping By: Wage Labor, Slavery, and Survival in Early Baltimore)聚焦于美国快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巴尔的摩,探讨了黑人与白人、奴隶与自由人、男性与女性等不……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ping@pullopen.xyz

『李志毓评《什么是情感史》︱历史学家为何关注情感?』
《什么是情感史?》,王晴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2024年6月出版,271页,73.00元霍克海默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感情泛滥成灾,自由思想却孤立无援。”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二十世纪大众民主社会中情感的位置。“大众社会”的政治主体,不再是固着在传统社会关系之中有着明确社会地位和相应权力义务、服从于稳定道德框架的理性个体,而是流动于城市当中,受制于大机器生产、劳动分工、科层化管理和传媒操控的“大众”。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人们所直接接触的社会现实非常有限,大量“现实”来自于受资本控制的媒体和网络。对于这些被建构的“现实”,人们的理性认识十……
阅读全文: :sys_link: www.thepaper.cn/new...

#上海书评

查看详情
0
0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