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家里总是做各种各样的梦。醒来还是喜欢视频连线和陌生的男人打飞机说各种各样骚话。但我愈加发现自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有对象的性行为之中。无论是视频还是现实采用哪一种性交方式,我都会有一部分自我保持冷眼旁观的状态,看着我和他,可能这就是没有感情参与的性爱的感觉。另外做托福的听力和写作听力能把人难死。听都听不到的东西怎么能选对?把听力材料变成阅读,我都不一定能读对,唉:blobsweats:

回到高中所在城市,刚好是中考和高考出分的日子,而上大学的同学都在准备期末考试,我一个人是西北的孤狼。一天没有一个人说话,除了买东西这种事务性社交没有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和接触。是不是性少数以后的日子也是这样,当大家都在工作结婚生子的时候,万家灯火背景下会有性少数踽踽独行的背影。约喜欢的老师出来也被拒绝,去办招生的同学代问被无情否定。可是他可是我的初恋和依恋的精神父亲和导师,那种空虚和孤立无援让我像置身虚空中央一样无助。这座城市因为疫情明显变得颓败,物非人也非,有一种巨大的梦核感:你可以回到过去,可是已经没有人在那里了。

一天连背两门闭卷期末笔记,其中一门还是缩减后还有一万四千字的超级恶习课程。脑子已经被玩坏了,以至于背第二门的时候室友惊叹为啥我背东西背那么牢。你四天考六门闭卷考试试看呢:ablobcatcry:

我爱表达自己观点的课程。背诵知识性内容考核太多,就像要把自己的脑子装进魔方里任凭他人扭动,而表达观点就像汩汩清泉涌流一样自然快乐。怀疑这也是社交媒体兴盛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因此有了表达自我的空间。



@normanzxy @shqm2 你好,我用chat GPT对图片中的句子进行了事实核查,GPT显示这可能并不是汤因比说过的话,请问你知道有关这句话或这个图来源吗?
chatGPT:
阿诺德·J·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是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以他的《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一书而闻名。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文明的兴衰周期,并提出了文明衰落不仅仅是外部因素造成的,而是内部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创造性少数群体”在应对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当这些群体退化为“主导少数群体”并失去创新能力时,文明就会走向衰落。
然而,关于“一个民族所遭受的所有苦难都是它的人民自作自受”这句话,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是汤因比所说。尽管汤因比的理论确实提到内部因素在文明衰落中的重要性,但他也承认外部压力和内部回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汤因比的观点是,文明的兴衰与其应对挑战的能力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自作自受。

仅仅重复他人观点,把性别更改到自己所在的群体就不能接受。有时候感觉的确有人是完全不想互相体谅包容理解,只想抓到人就辱骂,然后逮到一个点就发疯。类似的有xxx能不能都去死,见不得一点xxx。毛象也不是最初的那个毛象了。
图片是防止被对方拉黑到时候自己看不到的记录。

@shqm2
我不是很能理解您憎恶的这个点。从我读原嘟文的理解来说,原嘟主表达的是对晚年鲁迅就乌克兰饥荒一事的态度失望,进而引出知识分子为了站队丢掉自己的立场,从而引出之后的“大幕拉开”。即没有强行和共产党关联,也没有一下子将鲁迅“打倒”。所以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看,您有点虚空打靶。
第二点是关于您说的“君子之过”。按照您赞同的这个说法,被您认为是君子的人简直不可能犯错,犯错了也是一种体现君子之风的机会,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君子良好的美德。但我认为,无论是不是所谓君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伟人也犯错,常人也犯错,是人就会犯错,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最后是您冷嘲热讽的共襄盛举,我认为这还是从您无法接受有人消解鲁迅神化的情感出发的。鲁迅同样也表达过对于神化的英雄/伟人/烈士的厌恶,您不论事实与否将消解神化的尝试与讨论一下子打倒,何尝不是被您所瞻仰的鲁迅所唾弃的呢?

@shqm2 @MulanPurple 您的这个回复对于原嘟主的讨论问题即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没有相关的材料,只是您对鲁迅的情感和相关的材料。举个例子:嘟主在讨论共产党统治很不好,比如大饥荒死了人。然后您说共产党好啊好啊,我最爱共产党,共产党伟大因为123。别人因为共产党统治造成饥荒就认为共产党坏真是武断,不愿意睁眼看看现实。
我也很喜欢鲁迅的文章,但嘟主所提及的这个方面的确是我之前对鲁迅了解未涉及到的部份。您对这种一般鲁迅研究无法涉及到的部份没有深度探讨(指反对或赞同并用材料加以佐证)而是将讨论拉回了常见的歌颂鲁迅独立深刻的部分。在这个讨论中您的这种行为的确是不妥当的,至少可以说从学理交流的角度来看是不妥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