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uardian
‘It’s destroyed me completely’: Kenyan moderators decry toll of training of AI models
Employees describe the psychological trauma of reading and viewing graphic content, low pay and abrupt dismissals
雖然在fediverse上沒有人提及,這幾天,除了百色中學教師性侵事件,溫州教師自縊的事情也已經引發熱議了。教師在網絡上想要團結起來問責。
好吧,再補充一下:溫州百里路小學(不確定是否是分校)一位四十歲有餘的班主任元宵節半夜回到學校、在教室的風扇上自縊,據傳是因為被迫帶了成績最差的班級、校長因此多次批評ta、學校要實行末位淘汰制。
沒有校方出具公告,最初的死訊來自民間,補充也來自民間,只有微信聊天消息截圖,但是帖子一直在被刪除。
學生是受害者的事件得到全社會關注;教師成為受害者的事件裡,關注者和支持者基本都是教師。他們也提到這點,他們因此心生隔閡。
學生在死去,教師也在死去,教師也在被欺壓。他們還想要反抗壓迫,他們不想再沉默下去,有人想把他們逼上死路,有人想讓死者不枉死,也有人願意不惜代價。
明朝晚期时的手工业就已经有工人组织的雏形,明朝晚期就已经发生过多次手工业工人的抗议行动,尤其是江南地方的紡織業,抗議方式包括罢工、游行、破壞織機、破壞雇主的財產或殺人在内,要求加薪、發放剋扣工資等等,相較歐洲十八世紀的罷工潮更早出現。學者搜集的33起明末清初的城市手工業集體抗議事件中,18起都發生在蘇州,6起發生在景德鎮。史料記載明末時蘇州織工已有數千人。明末時全國人口接近一億,而在整個清代間全國人口由一億增長至四億以上。據稱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踹匠(一種棉布整染業工種)達到了兩萬人之多。
有人認爲1601年的蘇州織工抗稅抗議是具有標志性的首次罷工事件,這起抗議就是《五人墓碑記》中所記載的,也是古代最有名的一次工人抗議,不過在這起罷工中商人和雇主也加入了。
工人抗議行動中常常也有相伴的儀式,例如“拜把結盟、祀神飲酒”,“焚化神馬”,還有聚集在城隍廟抗議。“‘焚化神馬’的儀式與手工業行會的起源息息相關,因為手工業行會的起源多是同業聚集廟宇中,祀奉行業神祗,同時在每年還要演戲祭神。”神馬就主要是行業神祭祀所用。
直到今天還能看見有些網民會在網上四處發“如果……如果……江南就可以”的話,123456個江南人编织一個江南夢
ChatGPT依賴於他們的肯尼亞工人運作。AI公司希望你相信AI會像魔法一樣代替所有煩人的人類僱員,實際上AI的運作依賴於在其它國家的——那些工資更低的國家,遠在非洲與南亞——低薪勞動力。
例如肯尼亞這樣的語言為英語的低薪國家。AI公司同樣把工作外包,工人們在苛刻的環境下做電腦流水線工作,工作量很大,不得不在幾秒內完成貼標籤任務,包括審核,一些工人被迫每天觀看數小時的性暴力和謀殺等畫面。OpenAI自2022年就在用肯尼亞工人。
這和其它互聯網公司的跨國外包審核用工情況很像。你也能想起那些為發達國家學生寫學術論文的被困在自己貧困國家裡的僱員們,同樣的事情又一次發生了。
60 Minutes上週對此作了報導:AI訓練對時薪2美元(14.5人民幣)一小時的肯尼亞工人影響巨大
www.youtube.com/wat...
衛報去年的報導:肯尼亞審核者譴責AI模型訓練的代價:“它完全摧毀了我”
www.theguardian.com...
Employees describe the psychological trauma of reading and viewing graphic content, low pay and abrupt dismissals
NK Jemisin:顛覆“racist和sexist現狀”的奇幻作家
Jemisin的第一本小說《The Killing Moon》背景設置於某種有點像另類埃及的多元文化世界,這個世界中有致力於維持秩序與和平的父權君主制和半平等的寡頭政權,它們在複雜的環境中爭奪權力。雖然這部小說讓她有了一個經紀人,但並沒能成功出版,因為“他們認為不是設置在中世紀歐洲,而且角色幾乎都是黑人的小說是有風險的”。
2010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說,《The Hundred Thousand Kingdoms》,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龐大而異質的帝國,統治家族奴役了眾神。這部小說及其續作比較成功。
像《魔戒》這樣的典型奇幻喜歡講述善好的現狀受到黑暗勢力威脅的故事。但Jemisin的故事總是關於有問題的現狀,以及為了推翻它而付出的努力。“作為一個黑人女性,我沒有興趣維持現狀。有什麼理由?現狀在害人,現狀顯然是racist、sexist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事情。在史詩奇幻中有種趨勢,史詩奇幻總是典型保守的,因為這些作品認為它的任務是修復那些被認為有問題的東西。”
Jemisin提到了某些網絡科幻論壇上的sexist和racist,提到了〇體獲某獎那年的puppies事件。
Jemisin不喜歡史詩奇幻中主流的歐洲中世紀世界背景。“我聽過每一種藉口:當時就是這樣。生活在中世紀歐洲的真的90%都是男人,而且他們都是白人,他們從東亞神奇地獲得了絲綢,我們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們也不會談論那個。”
“但那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我真不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奇幻作者選擇關注那種看起來奇怪地赤裸的世界。但對他們來說我猜並不奇怪。我猜那是他們的特權,而不是我的。”
Jemisin’s celebrated fantasy novels are about multicultural, complex worlds that stand out in a field that has been traditionally dominated by white men
在“西方”,左翼與反法西斯政治中依舊有著大量的性別歧視。2017年春,反法西斯主義者Louise Rosealma在反示威活動中被白人至上主義者Nathan Damigo毆打,此後她受到大量的來自另類右翼、白人至上主義者和新納粹的網絡和街頭海報攻擊。
另一邊的聲音也不太好。Liberal feminists和許多流行的聲音將她描繪為單方面的受害者,還有的敘事暗示她是在調解緩和他人的暴力時受到襲擊(然而並不是這樣),他們大腦中“暴力不是女性的事情”的觀念並未遭到挑戰。還有人要求警察介入。典型的監禁女性主義者總是希望增加警察、定罪、把人關進監獄。左翼群體中傳播的帖子和模因表達的都是“打女人的是懦夫”這種古舊的性別觀念。儘管女性長久以來都在用身體對抗法西斯,肢體衝突卻被認為是男人的專屬領域。
我知道很多“華人女性主義者”看到這些批評還會抱不平,這些年的女性主義鬧劇根本沒有挑戰過他們腦子裡根深蒂固的各種“這是生物學”“這是好的大男子主義”的觀念,他們還處在搞不清楚liberal feminists、監禁女性主義是什麼,覺得是在聽與現實無關的只發生在教科書和歷史課本上的理論和標本的情況。更別提他們所想要的解決方案會是什麼。
“即使在所謂的進步圈子裡,反法西斯的流行形象也依舊是男性身體;經常是白人男性的身體,受到歐洲反法西斯運動美學的大量影響。”他們否認女性的自主權,所以關於Louise的對話都變成了關於她女性身份的,而非關於政治或行動。這種孱弱的“反對者”理所當然挑戰不了男性沙文另類右翼一點。
“許多人加入另類右翼的入門毒品並不是racism,而是sexism。”我應該補充這就和加入動物虐待的入門不是人類沙文主義而是對女性的仇恨一樣。
在“西方”,“the Manosphere”包括MRA(男性權利運動),PUA,MGTOW(男人走自己的路,米格道)和INCEL。MRA(男性權利運動)活動者聲稱法律、媒體和社會都在歧視男性。PUA(Pickup Artists)專注於如何在關係中操縱女性,他們痴迷於alpha/beta男性階層劃分的概念。MGTOW是男性分離主義者。INCEL主要由年輕男性組成,喜歡“某色藥丸”的概念,他們認為自己因為基因注定失敗。
最後還該提到“管道”(pipeline),許多另類右翼會提到MRA等Manosphere到白人民族主義之間有一個管道。
這些網絡社區推著缺乏安全感、被邊緣化、掙扎的男性走向更廣泛的法西斯政治。只有有些有錢的安全感很夠的很坐得住的某些人,在指責INCEL的時候還會無動於衷的拿貧窮、沒有能力和天賦、邊緣化、失敗當髒話,一點也不動腦子想想自己是在添油。
在國內,我們必須承認,這個Manosphere中絕對包含著左翼。不只是那些分不清左右只會喊喊口號看看視頻的,這個Manosphere中包含著清清楚楚的左翼。而且這就是國內左翼社群一直以來的樣貌。
這些Manosphere中的分類,如果看他們具體做了些什麼,我們都會很熟悉,這就是國內男性群體中廣為傳播的。“Political Correctness”在海外是屬於另類右翼與男性至上的核心活動者的標誌,在國內卻被廣為相信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程度。男性至上主義者在國內更大眾,不在少數的普通人、普通女性都會相信“男性受到歧視”。
我打心底认为写跨性别角色是一件完全的两头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人会想要看到跨性别角色,最少也是左脸打完一巴掌右脸又打一巴掌。更何况是贯穿全篇的主角与重要角色。关于此,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了。可是我只是出于,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我只是如实地记叙了它。可是到现在,我的心里也没有底,一直还没有做过——面对过直白把它写出的打算。说实话,坦白地写出“xx是个跨性别者”,这到底是在揭开一个秘密,也许是众人皆知的秘密,还是在提出一件不存在于文字史上的东西,还是在说出一个可怕而令人生厌的事实?到底是哪个答案,我不要问号,也不要模棱两可的答案,我的心里没底,这像是要为跳下这个无底深渊做心理准备。
我的确也还没有读到过中文中直白地描写过跨性别的文学作品,不是那种日式轻小说,不是网络小说。我只读过英文的,连翻译作品也不曾读到。我从小吃螃蟹,可是要做第一个把吃螃蟹坦白从宽的人那就太可怕了。
#小红苏见闻 之前六月在推特上有人挂过的“mtf互助联盟”
虽然的确存在荒唐的错误信息,似乎故意把ftm写成mtf引流,听说群内管理不良,就以目前我能接触到的他们的贴文里,我觉得也不至于是扭转治疗。在有些段落里他们把激素的效果写得很夸张,其实看上下文能明白他们是在特别反对“孩子在父母不支持的情况下只能私自使用激素”,可能有警告父母要接纳孩子带孩子接受正规医疗的意思。
但是错误信息的确是很多,就水平也就那样,虽然有时候会有“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是独立的”这样的相对进步的观念。性质就是那种收家长钱的青少年机构,似乎和“复旦医生”有合作(但未有关于此医生进一步信息),有mtf是机构成员。当mtf以外其它跨性别类别不存在了。
CW:生殖器官提及,但不涉及性行为描述
一直很纳闷的是国内网上绝大多数女性主义者和性少数都习于以菲勒斯短小、性功能障碍来羞辱顺性别异性恋男性,从很久以前就对这种逻辑感到迷惑:如果这个男人证明自己“菲勒斯大或者性功能优秀”,他就会免除受到攻击吗?(或者说,如果他实际上“不是如此”,这对他还有任何杀伤力吗?)或者说这种羞辱岂不完全是对“菲勒斯大/性功能优秀”的男人的最高权力的认可?
把阉割作为脏话的逻辑也几乎相同,只是在那部分没有“菲勒斯优劣”的区别,而是“菲勒斯有无”的区别:继续认可了菲勒斯能为人带来的权力,而我们的国产韩系女性主义者却不以为女性本就是被阉割的。这种脏话有何威慑力也很令人费解。
有搜到香港有《跨口而出》,这个月才刚推出(。。。。。。我们也要加油争做同龄人啊),不过它是属于注册团体跨青时刻,至少有3年了;台湾有《喜咧跨蝦米》,2022年就开始啦,目前有36集。本土估计是没有。指望推特那些人做也是有点……希望我们(划掉,我)可以实现覆盖更广泛的trans群体,总之还是自己做比较安心
在推特抛下一张图就跑的我像极了在战火中。。。。(嗦一口饮料!)
然后想要建立这个播客也是因为(因为互联网运营看得)想要somehow品牌化更方便运营(啊?),跨性别中文虚假信息和事实资料库(你看这名字长得不喘气)也会并入TORA里,两边也可以相辅相成!(一心送佛!我的互联网生涯本职就是送佛吗!)
可能会把14天打赏所得给嘉宾这样。第一季主题也是会把大大小小要点先做掉。(然后我们会变成TORA Ⅱ TORA Ⅲ
TORA ⅩⅤ哇不愧是在TORA即将倒闭前出来拯救TORA经济的……!(??))切片成小视频效果会更好,但是目前有一点不安吧……不过作为一份预告的预告感觉也不用写到那些了。
其实说是预告更像是下战书💥(诶??)
🤔老公萌,如果你们遇到这种猫咪的反常情况,一个躲在厨房集成灶后面,一个躲在桌子底下,以往一开猫粮就会飞速赶来的两只猫,今天摇了好久猫粮都不来,就躲在里面,你们会怎么想捏…………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内心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