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已转发


@staysleepy@alive.bar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段话会被当宝贝传播。因为它并没有超出毛泽东那句“(水浒)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啊。我理解在墙内蒋方舟只能这么说,只能这样为经典作品(对道德不正确的人物的描述)的意义理解为“活灵活现地呈现坏人是什么样以便让我们在生活中能识破这种人”。但是我必须指出,这种辩护一点都没有力量,因为太容易反驳了:识别坏人,难道真的需要这些经典作品才可以吗?渣男就是渣男,你要看过《零乱时代的爱情》才知道?恋童就是恋童,你要读完《洛丽塔》才知道?更可怕的是,就算这些经典作品存在你所说的正面意义吧,如果你以这种道德正确来为之辩护,那我也可以“它们整体上还是在为坏人开脱”这种更大的道德正确来反驳你,此时你又能说什么呢?说到底,自由就是自由,以“道德正确”正确为自己辩护是一个错误的策略,因为相当于承认了对方有权这样审判你。在这样的审判中,自由派怎么可能赢?怎么可能在保守派的挑剔中为自己扩权?另,洛丽塔我没话说,但是《零乱时代的爱情》里的费洛伦蒂诺·阿里萨,如果你把马尔克斯对这个人物的塑造,理解为描述一个“高明的骗子”,一个“剥削者”,那真是能把作者活活气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