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staysleepy@alive.bar
柴静在自己的yt频道发了篇文章,谈论她自己如何看待别人的选题:
“不管左中右,质量最重要。
有没有一手信息?信息的质量、密度和组织结构如何?信息背景是否准确、丰富?”
然后她说自己最佩服李肃。
“两个主题,他用的都是一手材料。李锐的口述浩如烟海散落各处,要分类,整理,编辑,爬梳清理因果和逻辑,这样的力气,前人没做过。一个人的口述史通常是线性的,受限于他的视角,李肃节目把几位关联人物嵌入经纬交织的历史,把背景拉开数十年,命运演变和冲突比照,格外深广。”
“我下集节目中提到范元甄日记和信件,用的都是印刷文字,因为这样编辑起来最省力。而李肃节目中用的是范元甄日记和抄件的原文手迹。
就这几行,就这一秒,要花多少时间和气力,又是多大的成本和收益,多数观众可能不了解或者不在意,但我心里清楚。这一秒,是创作者的历史素养,媒体态度和审美标准。都是自媒体,别人做到了,我无话可说。”
很感动2025年还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暗恨自己的怠惰。以后一定多看、多传播、多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