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了无生趣。郁达夫说得好,“生非容易死非甘,人到中年两不堪。”
18年折腾了半年,照顾半身瘫痪的父亲,终于送走,整个人的气被一句句“没有办法”,沉入海底。刚刚又得到消息,祖父也住院了,兴不起半点情绪。
说起来这两人一样的自私,祖母五十岁上下脑中风半边瘫痪,硬是靠着自己咬牙坚持恢复了过来,我在乡下最深刻的记忆,是小学二三年级回故居时,竹林中祖母撑着竹椅,一瘸一拐地走下坡路要招呼我。灶头烧火做饭洗衣都是祖母,几乎和健全人别无二致。父亲呢,八十年代末就去了东北,我第一次见他,大概三四岁,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刚到那铁皮房就挨了一顿打,只能哇哇大哭。
家母呢,五十年代生人,大概在文革期间受过刺激,行为模式无法估计,可能输了麻将,就大发脾气。
现在父亲已逝,祖父住院,家母也是一身毛病。自己失业家中,还欠着房贷,三十几年望过去,真是苦海无边。可惜孤魂野鬼,别无去处。
阿弥陀佛,大约是前生太过。



人可以尝试欺骗自己,但无法欺骗三观(底层逻辑)。我是从小粉红一步步破灭重生一点点更新到现在这个自我。三观一旦来到此刻,就无法回去,就像人类无法回到同一条河流。
以网络小说举例,最开始可以看后宫文,可以看争霸文,可以看重生文,可以看系统文。现在后宫文完全看不下去了,基本上女性连人的意志都没有。争霸文也看不下去了,以前会沉迷于时来天地皆同力和大叙事的上帝视角,现在发现争霸一方表面说的再冠冕堂皇,实际仍是成王败寇那一套,战争的本质是绝对的暴力,杀掉一切反抗者就是胜利,并无什么真的仁者无敌。重生文往往借用前知优势,虚构一个功成名就的世界,但越真实的虚构,最终还是要面对人性的种种,哪怕是土皇帝,也仍是孤家寡人。系统文一样,把世界变成游戏,随时有正向的反馈,可以毫无理由地推着人做这做那,但现在对那些奖励毫无兴趣,如果角色没有人味,游戏就只是打怪升级,最终会厌倦。
最近失业尝试写小说,发现以前的爽点对我来说全是毒点,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兴高采烈的写某种情节。
有点恍惚的明白,为什么会有日剧和轻小说,日剧过了韩剧那种对现实的殊死一搏,在很重大的事件上往往轻松一跃,展开另外话题的讨论和想象,也所以整个展开会显得轻松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