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avatar
@Tuilindo@m.cmx.im

关于贫困生的几则故事(已对当事人信息和部分情节进行模糊处理):

1. 有个别学生的家庭拿国务院特殊津贴——低保。但学生并无申请困难生认定以及补助。院系须单独联系这样的学生,确认是否放弃补助。学生躲躲闪闪回答确实放弃。

我大概明白怎么回事:有些人托关系搞到这个身份,高考、考研、工作等事项可以享受某些优惠政策。但他们想保持低调,不想在校期间被老师和同学发现他们家并不穷。

2. 有大学生已认定困难生并且领取补助,然后在社交媒体发布他拥有的奢侈品,还有其他不合理消费。他的中学同学看到之后,说他造假炫富。

中学的同班同学们,连他家门牌号都一清二楚,大家笑他就是个穷光蛋,哪来这些玩意儿,拿着假奢侈品和盗的图,打肿脸充胖子。他和中学同学在网上吵架,吵了好久。

原来,他因为贫穷而心理失衡,羡慕富人,也仇恨富人,还加入诈骗团伙,包装一个网络假人设,打算卖“富三代教你高考改变命运”的培训课程。

3. 大多数困难生则面临一种中国社会式的凌霸:家里确实困难,但也不至于穷到初中辍学打工,至少能读大学甚至研究生。领取补助之后,她们也能吃上肉,也能节假日和朋友出去玩。

但老师和同学们可能总是盯着她们吹毛求疵,如果他们不表演吃潲水、穿破衣、状如乞丐的模样,就会被人说三道四:这样也算困难生啊?这样也配拿补助金呀……

有时给自己买点东西,都不敢跟人讲,仿佛在过见不得人的人生。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Tuilindo@m.cmx.im

接这个话题:
自从教育部要求大学进行困难生认定工作的时候增加“民主评议”环节,国内高校出过各式各样的丑事,比如让学生上台放PPT证明自己家有多穷。国内所谓的“民主”,基本上是指群众围观某个人的生活以及广场批斗。

后来因为引发的矛盾太大,现在大多高校改为暗中观察。辅导员、班主任(如果有的话)必须把班上的部分学生列入民主测评员名单,专门负责观察困难生。测评员学生要在困难生的申请表的民主测评栏签名。

去年我在毛象讲这件事,有人来反驳我,认为这样做没错,这是为了确保补助金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哈,多么道貌岸然的说辞!
实际上这种做法只助长了同学之间的秘密监视和告密,甚至学生之间的贿赂。测评员向困难生勒索部分补助金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我的意见是,根本应该取消贫困生认定和补助,给每个在校生都发几百元/月的生活费,不分贫富——就像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免费午餐一样。
这点钱,高干病房的费用随便省一点残羹冷炙出来,就有了。

把你们关注在校学生吃穿用度的精力,用来监督官员的收入以及财产公开吧。

查看详情
0
0
0
@Tuilindo@m.cmx.im
0/48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