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Tuilindo@m.cmx.im
关于贫困生的几则故事(已对当事人信息和部分情节进行模糊处理):
1. 有个别学生的家庭拿国务院特殊津贴——低保。但学生并无申请困难生认定以及补助。院系须单独联系这样的学生,确认是否放弃补助。学生躲躲闪闪回答确实放弃。
我大概明白怎么回事:有些人托关系搞到这个身份,高考、考研、工作等事项可以享受某些优惠政策。但他们想保持低调,不想在校期间被老师和同学发现他们家并不穷。
2. 有大学生已认定困难生并且领取补助,然后在社交媒体发布他拥有的奢侈品,还有其他不合理消费。他的中学同学看到之后,说他造假炫富。
中学的同班同学们,连他家门牌号都一清二楚,大家笑他就是个穷光蛋,哪来这些玩意儿,拿着假奢侈品和盗的图,打肿脸充胖子。他和中学同学在网上吵架,吵了好久。
原来,他因为贫穷而心理失衡,羡慕富人,也仇恨富人,还加入诈骗团伙,包装一个网络假人设,打算卖“富三代教你高考改变命运”的培训课程。
3. 大多数困难生则面临一种中国社会式的凌霸:家里确实困难,但也不至于穷到初中辍学打工,至少能读大学甚至研究生。领取补助之后,她们也能吃上肉,也能节假日和朋友出去玩。
但老师和同学们可能总是盯着她们吹毛求疵,如果他们不表演吃潲水、穿破衣、状如乞丐的模样,就会被人说三道四:这样也算困难生啊?这样也配拿补助金呀……
有时给自己买点东西,都不敢跟人讲,仿佛在过见不得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