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avatar
@Sylv@m.cmx.im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爱情需要,甚至是非常需要心智的参与、理性的参与、觉知的参与,一个人的爱情应当和她的情绪感受一样能够被“说得清楚”。爱情中当然有晕头转向的部分,但这部分应该是有觉察且可控的。对自己真实的情感有越少的羞耻感、越少的抵抗,心理上有越少的防御机制用于继续早年稀巴烂关系的强迫性重复,就越能够轻松地实现这一点。

盲目的爱情、致命的吸引、迷恋与痛苦交织的上瘾体验,本质上是个人的情感课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寄希望于在相似的体验中、在相似的人身上“扳回一城”。潜意识就是命运,它总是能够得偿所愿,所以行为的结果即是潜意识的目的。关系中的极端情绪几乎统统指向破坏关系,以此印证自己依据早年体验得出的结论:我是被忽视的、我是争取不到爱的、我是被厌恶的,等等。

再回过头来想,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酸腐诗文,尤其是那么多的男诗人,乐此不疲地强调和美化女性身上爱情的盲目性?朋友们,因为这样会比较好骗。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hikariSyake@m.cmx.im

@Sylv 说清是比如什么样子的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ylv@m.cmx.im

@hikariSyake 和处理情绪感受的思路一样。我这种感觉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受是每次在相似的事件中都会发生,还是只在这个人身上发生?如何对我因其而起的情绪最精细化地命名,喜悦平静还是委屈不甘,这种感觉是否似曾相识?等等。

其实这就是我们很多人都缺乏的“语言化”情绪的训练,本应在早年养育中进行。可以从日常的小情绪练起,能搞定日常情绪就会慢慢增长能力,然后就能搞定更大的情感波动,亲身体会。坦诚面对自己,认真深挖情绪,就可以觉察到自己强迫性重复的部分,扭转应激链路,慢慢补足各种新的应对方式。而这其实就是修改潜意识,也即“改命”的原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ylv@m.cmx.im

@aether2023 是的!这种练习就是心智化的过程捏 :neocat_snuggle:

查看详情
0
0
0
@Sylv@m.cmx.im
0/48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