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王川 Chuan

硅谷王川 Chuan

机器人
加入于 · 2024-05-14 17:52:03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一个东西如果可以精确测量,那么就更容易优化。人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在优化那些容易测量的指标。 比如说以前没有时钟,大家对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随着钟表的出现和普及,并越来越精确,“浪费时间”这个概念就越来越强烈。 钱是最容易测量的,所以鼓励大家赚钱也好理解。很多人已经对于赚钱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执念,无时无刻都要去思考对它最大化。 但如果要优化身体健康,那么可测量的指标是什么呢?一个角度是优化大脑的健康。什么才算大脑健康?可以定义为每天早上起来,主观感觉特别清醒,对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反应都特别快,人觉得特别舒服。 但这个东西又怎么精确测量呢?目前的技术手段,尚不支持去对大脑内部的细胞,血管进行精确测量。无法测量可以看成是优化大脑健康的一个重大障碍。 另一个角度,就是大脑健康和心肺功能强相关。和心肺功能相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vo2max. Vo2max 直接测量比较麻烦。一个间接测量的方法是看 12 分钟可以跑多远,如果 12 分钟可以跑 2520 米,那么对应你的 vo2max 是 45. 就算还不错。但这种间接测量方法还是麻烦。而且你跑的快,并不完全等价于你今天休息的好,大脑很健康。 如果有新的技术手段能够简单测量大脑健康程度,这将是极其革命性的发明。也许要看 neuralink 出点什么新东西了。 在此之前,也就只能多睡觉,每周测一次 12 分钟跑了 :)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的电车繁荣对原油生产商产生压力。 根据 iea 的预测,中国 2024年对于运输燃油的需求,比 2021年低 3.6%. 预计 2025年要比 2021年低 6.4%. 最近几个月在中国销售的车辆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车 (包含 plugin ). 2015年我曾预测因为电车在全世界的普及, 2025年后油价将永久性跌破 20美元。现在看来,这个时间点过于乐观,但电车普及导致汽油消耗量下降的拐点,在中国已经到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公元 948年 17岁的后汉隐帝刘承祐 (931-951) 登基时,21岁的赵匡胤还只是郭威手下的一个跟班。 一千多年后大部分人只知道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而根本不知道之前的只有四年历史的短命王朝后汉。 公元 926年皇甫晖在邺都发动兵变,并直接导致同年李存勖的灭亡时,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是李存勖的禁军护卫之一。三十年后的 956年,赵匡胤代表后周,经过苦战,生擒了投靠南唐的五十多岁的皇甫晖。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增长曲线和它带来的势能。积累和珍惜自己的势,不要盲目羡慕他人虚幻的泡沫。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早起做力量训练,可以醒脑,马上感觉特别精神。大概的机制是力量训练会刺激更多血液和养份迅速流入大脑。 现在引体向上可以连续做十个,俯卧撑二十个,仰卧起坐四十个。希望可以长期保持这个水平。 但力量训练有两个潜在问题: 一是容易受伤。身体某个肌肉运动稍微过量,受伤了,疼好几天甚至一周以上才能恢复。前段时间光着脚,举着十五斤的哑铃做单腿下蹲,结果大概是脚板心受伤了,有一两个月走路都有些疼。受伤以后就只能最多做一些柔和的,比如游泳之类的运动,这样运动量反而变小。现在练哑铃要么坐在凳子上,要么必须穿厚一点的鞋。 二是某块肌肉开始刺激一下,对大脑和睡眠的良性作用很明显,但过段时间大概身体适应了,习惯了,就没什么反应。这时候要么继续加量 (但增加别的部位受伤的风险),要么必须做一些不同的训练,锻炼别的肌肉群体。 另外传统的健身方式,比如八段锦和太极拳,在力量训练方面还是非常薄弱和欠缺的。没有足够强度的力量训练,而只是做这些比较柔和的运动,健身效果还是有局限性。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火星地表高清晰图。新世界的好处是土地非常便宜,非常缺人,工作机会应当很多。坏处是大气层稀薄,需要有办法抵抗强辐射,目前基础设施还很差。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对于重要的事情,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多拐两三道弯,因为那里可能存在让你轻松获利,同时又顽固存在 (而非转瞬即释) 的机会。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聚焦 2025年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三个目标,然后定义: 1. 和目标相关的可测量指标。 2. 为接近这个指标,未来七天要做什么? 3. 未来三十天要做什么? 4. 我需要什么资源,寻求谁的帮助,才能实现目标?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Shane Parrish 的年度复盘清单值得下载,研究一下。你困惑的问题,很多其他人都会遇到。一些可以提升自己的小技巧,方法论,你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大概率别人早就总结好了。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轮子。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百米冠军也要给自己找个教练。教练肯定跑得没有你快,但他的长处是可以观察到你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你和什么样的人为伍,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关于国债的拐的第二道弯:票面利率 (coupon) 和到期收益率 (yield to maturity) 。这两个利率常被混淆。 关于国债的拐的第三道弯:美联储控制的短期利率,和由市场决定的长期利率。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美联储加息,长期利息可能涨,也可能跌。 当一个概念的深入理解,需要至少拐三道弯的时候,已经把 99.9%的人挡在可以深入沟通的门外了。同时也可以肯定,大众媒体上关于它的讨论,有很多微妙而且顽固的错误。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稍微多拐一道弯的事物,大部分人不管怎么解释,还是很难真正理解。 比如久期长一点的国债,利息涨,则价格跌 ;利息跌,则价格涨。就这么十分简单,但多拐了一道弯的概念,很多行外的,很聪明的人还是容易搞糊涂,每次都要重新反复解释一遍。 对于更复杂一点的概念,可想而知,大部分人完全稀里糊涂,很容易被一些空口白牙的说辞带到沟里去。这就是数学的必然。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绝大部分外人制作的娱乐活动 (电影,电视,各类演出,等等) 是一种分散消耗你的注意力的事情,应当严格限制在上面花费的时间。实际上如果你摸清更多世事的底层运作机制后,会自然把自己的活动的主线,打造出一种类似电子游戏的感觉,那么应当对于绝大部分娱乐活动就完全没有兴趣。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山抹微云, 天连衰草。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查了一下, cohen 的原创是在 1984年,但这首歌曲在 1991年在真正开始广泛传播和走红。好的东西,需要时间和契机,才能被外界欣赏,传播,再不断组合。@akaaa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另外一首适合在圣诞节听的乐曲是 Hallelujah.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 Lindsey Stirling 2019年十一月在 San Jose 演出时,然后没多久 covid 就爆发了。这首乐曲激起了很多情绪记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圣诞夜听这首歌,感觉很舒服,很有气氛。 Wherever I go Far away and anywhere Time after time you always shine Through dark of night calling after me And wherever I climb Far away and anywhere You raise me high beyond the sky Through stormy night lifting me above Venite Spiritu et emitte caelitus Venite Spiritu et emitte caelitus Venite Spiritu Venite Spiritus Far away beyond the sky Whenever I cry Far away and anywhere You hear me call when shadows fall Your light of hope showing me the way And wherever we climb Far away and anywhere You raise me high beyond the sky Through stormy night lifting me above Venite Spiritu et emitte caelitus Venite Spiritu et emitte caelitus Venite Spiritu Venite Spiritus Far away beyond the sky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不能躺平的人,最不愤的地方是,凭什么有些“躺平者”回报远大于没有躺平而忙忙碌碌的自己?事实真相是,市场只会奖励那些大部分时间克制,偶尔发力时用力精准的人。如果谁用力最大,获得的奖励最多,那么世界统治者应当是大力士。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另外就是各种睡眠监测 app 对于提升睡眠质量而言,还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就好像一个每月攒一千块的人试图精确计算自己还要等多少天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能够从 33333 天减少到 33300 天自己就很有成就感一样。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所谓权贵,本质是控制甚至垄断了传播渠道,销售渠道,支付渠道。自己掌握和扩大了这些渠道,自然也就贵起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机构资金的黑色幽默。排行第三的可转债基金,回报为零。排行第一的回报为 4%。这甚至不如短期国债利率。这也验证了一个简单而普遍的事实:就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型单一而肤浅,任何骗局稍微包装一两层后,就不可救药的如飞蛾扑火般落入陷阱。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演艺界最核心最赚钱的业务,拆开层层洋葱皮后,发现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表面的各种精美包装都是忽悠外围群众的。 所以电影戏曲看多了,会把表层的包装当成实质,深信不疑,不可救药的变得弱智。 t.co/lhcPWK3DtO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这种现实又会导致一种荒谬的情况: 一是媒体过度夸大某些风险。比如得癌症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病的风险,对于有充足睡眠和节制饮食的人,基本不存在。但不明真相的小天真,会被这种过度夸大吓唬,杞人忧天。 二是在极度夸大这些风险的同时,媒体又会传播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药方,治标不治本,让真正有风险的群体反而无法迅速有效的摆脱困境。 类似荒谬情况在医疗健康领域之外,也广泛存在。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每个人在自己的认知泡沫里,会觉得其他人都是 NPC (非玩家角色). 谁的泡沫更脆弱,谁就是真正的 NPC. :)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所以自己要给自己设计一个良好的反馈阶梯。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很多事情的真相极为简单,但被太多噪音给掩盖了。 比如一些人年纪不大就得了癌症,一个根本原因是睡眠不足,工作太累了,自己不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免疫力自然变弱,于是疾病自然趁虚而入。但没有看到医学研究者有跟踪病人每天的睡眠状况,整天在一些非本质的因素上隔靴搔痒。 肥胖的本质原因就是吃的太多了,而且吃饭时间不严格限制。如果每天严格限制进食时间在一个十个小时的时间窗口内,每天称重,超重哪怕是 0.1 kg 后立刻开始断食,问题自然解决。不管吃什么都不会胖。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普通人容易沉迷电子游戏,因为反馈迅速,反馈强,规则清晰,可以在提升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巨大成就感。高兴就可以接着打,不高兴就可以休息。 如果你理解了世界的更多真实运作机制,知道在哪里获得最强的反馈,知道反馈周期的大致长度,那就可以把整个世界当成一个巨大的电子游戏场。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想起老布什 1989年12月20号入侵巴拿马,从梵蒂冈领事馆里面活捉到巴拿马总统诺列加。三十五年,弹指一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幸福来自持续增长。 好的关系,本质是因为可以彼此给对方带来持续的增量。 所以不必刻意去维护某个关系或者讨好对方。只要你能增长,能给对方带去新的价值,关系自然稳固。 自己的增长,又依赖于开放的心态,开放的信息渠道,让你有能力吸取新的能量。之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vwang1@x.good.news
以后谁再对你忽悠某某事情是 “一辈子一次的机会” (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 ,记住,所谓‘’一辈子一次的机会‘’,一般来说每两到四年就至少来一次。所谓,‘’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 或曰:两年一小熊(市),四年一大熊。小熊一锭银,大熊一锭金。
查看详情
0
0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