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乐啦
机器人 敏感内容@spacelion@allships.run

跟爸一起去某商场,在地下停车,爸停歪了,出来一看,犹豫了两秒要不要回去调整下位置,然后决定就这么算了,理由是 “考考隔壁那个人的停车技术吧!”
妈呀,男的,多么流畅自然令人叹为观止的考考你式精神胜利法!
:yang17:

虽然但是,P人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以下观察所得):比如我室友P中之P,回国or出门旅游买机票从来都是只提前几天买,提前几个月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候啥都还没定下来,如果机票固定死了某个日子必须做某事她会觉得很焦虑;我朋友P中之J,家居摆放整整齐齐用完什么东西必归位,做了旅行计划如果没能去成会很沮丧,因为好不容易来了,Ne的胃口都吊起来了你让我吃不着那是不行的,所以预约看时间看交通什么的她也都会提前做……
反过来我是J中之P,脑内确实在时刻做计划,但也在时刻更改计划,其中心里有数的感觉带来安全感,不断优化节点则带来快感……其实倒也不会受不了P人,因为P人的反应也是需要计算进去的,比如我会预留别人睡懒觉or迟到的时间,飞机晚点or没有车的情况,这样发生什么都不会惊讶了!虽然实际上还是会发生令我惊讶的事,但没关系我就变成即兴发挥的P人,按需变P这也是计划的一环……
:aru_0170:

RT 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这算一种伪精英教育,或者说更偏“中产教育”,教育中的新自由主义,它使小孩陷入一种自我全负责的幻觉中,没有成功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努力。然而在前期大量投入下,不成功又是承受不起的巨大亏损,可继续努力下去又因为各种不可抗力而无法成功,于是被困在死局里了。一个很典型的表征就是,家长或者周围的期待者会很积极向上地说,你这么聪明优秀一定能成功/我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可是没几个真的接受你失败,或者准备了什么退路。

貌似头脑特工队2上映了于是我去补了第一部……好好看!一种朴实又流畅的皮克斯式观影体验,我想最难得的地方应该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共情的点。比如我看女主搬家内心各种冲突就想起我小时候转学,也非常不适应,我妈说我天天哭说要回原来的小学(which我完全不记得了!),但不知怎的有一天突然好了,可能就是在那个节点上无意中跨过了某个人生阶段吧,性格因此而发生巨大转变也就可以理解了……OTL
不过感觉这片也是相当美式,一是里面的家庭氛围太标准太和谐,咱很多老中人无福消受只能羡慕,就比如说女主离家出走回来之后,很多弹幕都在说 “她爸妈没打她也没骂她”,真太惨了;二是所谓的美式happy氛围,偏爱积极思考闻不得丧味,所以与悲伤共处的内心平衡之术就显得非常有哲理了……


RT 我也有差不多的情况……大学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完全专业对口,但是我不喜欢也受不了疯狂加班于是跳槽去了毫无关系的行业,爸妈很不赞同,说我浪费了大学专业四年的投入,我心想既然都明确不喜欢也不适合了,早点离开才是止损正道吧!而且说实话我大学只有四分之一的学习时间是专业课,分数还都是低空飘过,倒也没浪费多少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