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事故致3死 媒体:是时候重新审视狂飙的智驾】3月29日晚,安徽池州G0321德上高速发生小米SU7碰撞起火事故致3人死亡。由于目前案件仍在调查过程中,事故原因和最后的责任归属尚不明确。但本次事故所引发的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再次引发了全民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不断加速,智能驾驶也被视为是最具有希望的应用场景之一。从特斯拉的FSD到国内车企在不断推动的“智驾平权”、试图让7万元的车也能装配上智能驾驶系统。从一些车企的激进的表达和行动来看,智能驾驶技术仿佛已经到了成熟应用的阶段。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当前全球智能驾驶技术最顶尖的水平,大致也就处于自动辅助驾驶L3到自动驾驶L4之间,目前基本上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L4级自动驾驶的车辆。
这意味着在现实驾驶操作中,即便是处于辅助驾驶阶段,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好在必要时接管车辆。
然而,如果不是对于智能驾驶技术有了解的专业人士,从目前车企的宣传上,已经无法判断智能驾驶的技术到底发展到哪一个地步。
小米SU7更是主打一个潮流、智能的产品定位,对于安全性的表达更多是在说明书中而不是宣传广告上。
尽管车企可以通过“明确强调智驾系统不能离开驾驶员的说明书”而免去一定责任。但从驾驶员对智能驾驶系统的信赖来看,许多消费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了解智能驾驶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其安全性的认知缺乏明确概念。
因此,从小米SU7事故开始,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智能驾驶平权和当前大规模推广的科学性了。
一项仍然处于测试状态中的技术,却在汽车行业的突飞猛进中被包装成为美丽的新衣,这不仅是对用户本身的不负责,其实同样是对公共安全的不负责任。
过去几年来,智能网联汽车狂飙突进。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进步确实正在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便捷,但前提是一项经过了安全验证和大规模盲测的、对人和公共安全有基本保障的技术。
站在今天来看,智能驾驶依然还会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技术和产业的演进同样需要监管和基本自律的在线,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应当对行业的新技术狂热保持一定的警惕,而不是去参与甚至主导这场超出技术能力本身的营销狂欢。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3g.k.sohu.com/t/n87...
:icon_weibo: weibo.com/589067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