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kebeta

shukebeta

加入于 · 2024-07-01 03:30:56
avatar
@shukebeta@mastodon.social

#laugh 笑着笑着就哭了

1914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先生,正在太平洋岛屿的热带雨林中考察。他向当地的一名食人族描述:“欧洲正在发生战争,每天有几万人丧生。”

食人族土著惊奇地问道:“你们怎么吃得下这么多人肉?”

当他解释欧洲人不吃人肉时,食人族惊呆了:
“不吃的话杀来干什么?你们那里也太野蛮了!”

查看详情
0
0
1
avatar
@shukebeta@mastodon.social

#HappyNotes Web是一个开源并且免费的笔记软件,自去年5月首次发布以来,已经累计升级更新数十次,不但支持Markdown,还支持同步指定的笔记到Telegram频道和Mastodon。欢迎大家使用并反馈使用心得!

哦,网址是 <happynotes.shukebet...> 或者 <happynotes.today>
参照这篇指南 blog.shukebeta.com/... ,你还可以方便的将它添加到你的手机主屏幕!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kebeta@mastodon.social

这棵向日葵🌻想看fence之外的世界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kebeta@mastodon.social

#书摘
当我们刚出生时,我们其实能够听出并学习所有语言的发声,而当我们开始学习周围语言的声音,大脑和发音系统便向母语的声音进行调适。于是,通常在跨入生命的第二年之前,我们就已失去了识别许多其他语言声音的能力。在这个被称为感知窄化的过程中,与母语音素相对应的神经通路被加强,而与外来声音相对应的通路被剪除。我们从一个能够区分所有语言声音的“世界公民”,变成了只能区分母语声音的“本国公民”。而对于多语者而言,这一“通用”声音处理窗口会保持更长的时间。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kebeta@mastodon.social

#qq说说 #网友语录

一年前的今天,我在QQ说说摘录了这篇嘟:

我的一个象友写道:

早先推荐过格拉宁写的《奇特的一生》,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传记。这本书的很多内容也是在整理书信的过程中发现的,许多信件甚至是可以编辑出版的水平。

结合格拉宁的塑造,我觉得柳比歇夫很像是“最后一个古人”。他和那些来自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人一样,动辄引用俄语、法语、德语、拉丁文著作,谈自己的看法,聊批评与推荐。

广告、短视频、无聊新闻,占用了人类的多少生命啊。我和他们享有的时间是一样的,我的一小时没有更快一些,他们的一年也没有更久一些,我却放任这些时间悄悄溜走,什么也没有做。

她写得真好,于我心有戚戚焉。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shukebeta@mastodon.social

日剧《四重奏》有句金句:“为什么天阴了就说是天气不好呢,阴天就是阴天啊,没什么好不好的。”——太对了!

查看详情
0
0
0
没有更多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