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已转发


@guobetty@m.cmx.im
看到豆瓣上有人扒出,某个头部创业公司正在研发的、面向青少年的“AI心理项目”,其实是个披着“AI心理咨询师”外皮的大数据模型,目的是识别“精神高风险”人群。
虽然早就对deepseek之流抱有本能的警惕,但这种骚操作,还是惊得我目瞪口呆。那些脆弱绝望到了不敢求助心理医生的孩子,向AI倾诉的时候,肯定不知道,他们倾诉的内容,不但会被传给校方和家长,让他们日子更难过;还会变成数据库的材料,用来识别和抓出,所有受着心理疾患困扰的苦人!
——我越来越感觉到,在这个信息技术疯狂膨胀碾压一切、而且正在被更坏更疯的人所利用的时代,时代最亟需的正是文科。正在被排挤、被猎巫的文科。
防删,原文如下:
【小同志这两天去参加AI+心理论坛,回来给我科普了“计算心理”。我原以为AI+心理赛道是朝着“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个方向发展的,结果是——某头部创业公司开发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女性人物,让孩子们跟她对话,而在这个卡通人物背后则是一个通过面部表情等情绪反应来“分析欺诈概率”并号称精准识别“精神高风险人群”的大模型,模型训练所用的数据则是从金融反诈/电话催收/视频核保过程中积累的测谎数据。更惊悚的是,结合教育部2023年颁布的“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的规定,这个技术即将推广到学校。试想一下:孩子面对一个自称“AI青少年心灵伙伴”的卡通形象毫无防备地倾诉,而这个卡通人物实际上是个测谎+监控设备,随时将“精神高风险”数据传送给学校老师和家长……#福柯棺材板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