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让我想起当年的苏制武器。全面落后的电子技术和和材料科学+全面系统的工业底子+充足的人力和教育资源+不惜代价的举国体制,使得苏联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大致能够(在纸面上)对标美国的关键军工产品,甚至有时候(比如人造卫星)还能出人意料地领先半个身位。虽然在漫长的冷战时期,苏制武器在各种零星的对抗里几乎没有赢过,但是毕竟有个解释,说我们是为打大仗准备的,是准备用量来换质的,小规模冲突体现不出来。所以大体上全世界都公认美苏这两个系统算是平起平坐。直到海湾战争,苏制武器才算是彻底没话说——消灭一个地区强国这个级别的规模够瞧得了吧?咋还是那么菜呢?这就延伸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路径依赖。本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取得一定成果,是没办法的办法。但凡有可能,总归还是要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才行。可是如果你把“虽然但是我们总还是能取得一定成果的”当成论证体制优越性的证据,那就完蛋了,你就会陷入到一种恶性的路径依赖里。就好比当年苏联的战斗机被拆解的时候,西方的专家都惊呆了——这么落后的材料和航电技术,是怎么组装成一台大差不差性能还行的飞机的?你说这是一种表扬还是一种惋惜?都有。可就是有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赞美,硬说这叫暴力美学,是系统工程思维的极致体现。行吧你高兴就好,然后呢?然后你就一直这么搞下去?你是准备用蒸汽朋克驶向星辰大海吗?其实换个思路中国人也不是听不懂这个逻辑,比如老中人在说到韩国的部队锅时都是嗤之以鼻的对吧?这时候你咋不夸韩国人的聪明才智呢?你也知道那是捡美军的厨余对吧?部队锅不是不好吃,发明这个东西的人也不是不聪明,问题是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办法终归不是个办法。韩国人都没有把部队锅当成自己体制优越性和道路自信的证据,中国人在这儿嘚瑟啥呢?

提起部队锅,我就想起同一时代中国的美食“瞪眼食”。也就是把当时(民国)有钱人吃剩下的泔水收集起来,放进大锅里乱炖,穷人交一个铜板就可以拿筷子去锅里捞吃的。
规矩是只能捞一次,捞到烂菜叶子还是捞到一大块红烧肉都不许放回锅里,只能算作交易完成。于是穷人捞时必须瞪着眼睛捞,所以叫“瞪眼食”。
这才是正宗的泔水,比起纯固体的废弃午餐肉正宗多了。(而且美军在韩战中整份遗弃午餐肉的案例很多,因为当时为了防止美军提前偷吃这种火腿肠一样好吃的军粮,美军后勤故意往午餐肉里大量加盐,导致午餐肉成了美军里臭名昭著的食物)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战狼们嘲笑韩国人吃泔水的时候顺便嘲笑一下中国人吃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