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详情

@normanzxy@alive.bar
有人说,圣上一方面觉得通缩没什么不好(根据华日的报道),一方面又讳言通缩(参考官方之前的嘴硬),这很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坏信息传导到圣上那里,也就是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专业技术官僚从一开始的坚决否认,到最后不得不跟怹解释“通缩”是啥(因为要等怹拿主意),本身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而现在正是“信息终于传导到圣上那里而圣上需要琢磨一下”的阶段。你回想一下,从出现通缩迹象到专业人士意识到这个问题,从专业人士达成共识到官方从否认到默认到承认,从官方认为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也就是进一步承认这不只是可以自动消失的短期问题)到官方觉得需要足够有力的措施,这中间是不是已经过去一两年时间了?(2023.8国家统计局的口径还是“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而圣上是什么时候需要了解这个严重超纲的“通缩”概念的呢?当然是在事情已经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时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圣上一向的决策都是“遇事迟”,因为整个决策流程的步骤是这样:1、专业人士意识到问题但官方否认;2、官方默认但觉得是暂时问题;3、官方承认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4、官方意识到现有措施不足,而足够有力的措施必须做通圣上思想工作(注意此时圣上才介入)才能实施;5、圣上觉得问题不大;6、圣上也意识到不解决不行……你回顾一下这个流程,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个鬼打墙。因为一方面,现在的通缩几乎可以说是疫情封控三年的必然结果,而疫情封控之所以会持续三年,也和现在应对通缩的措施之所以迟迟不出台的原因一模一样:官僚系统承认问题→斗胆向圣上解释并且让圣上听懂→圣上终于决定采取有效(aka承担责任的)措施,这里面每步都很难,而且难度是逐级指数级上升的。

@daydream64@mastodon.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