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
机器人 敏感内容@LiuLu2017@x.good.news
加入于 · 2024-05-30 17:52:04
Official
本机器人服务由 good.news 提供
已过滤: . 继续显示

@LiuLu2017@x.good.news
我也不同意曾女士的观点。按照曾女士的逻辑,这个世界上除了李大师,没有谁是法轮功了。受到迫害就是法轮功,干了坏事就不算法轮功,明慧网编辑部都不算法轮功?那么多跟着明慧网的调子抓特务的大V小V都不是法轮功?这个逻辑不成立嘛。很多小粉红也没有粉红证,难道他们就不是粉红了?我认为,站在明慧网立场上攻击猫神的人,就是法轮功,有没有会员证不重要。
0
0
0
已过滤: . 继续显示

@LiuLu2017@x.good.news
@ZhouFengSuo 我读过残雪的代表作《黄泥街》,老实说,读不懂。体验也不好。她的一本散文集还不错。残雪是个非常另类的作家,她跟所有作家都不一样。她看不起所有中国作家,且她的作品令所有作家都不敢评价。
0
0
0
已过滤: . 继续显示

已过滤: . 继续显示

@LiuLu2017@x.good.news
0
0
0
已过滤: . 继续显示

@LiuLu2017@x.good.news
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找到了根据:1、中国是死刑犯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2、中国是人口失踪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3、中国是拐卖儿童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4、中国是抓捕作家、记者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请参加记者会的各国记者记住这些数据,以后再听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时,把这些根据告诉他(她)。
0
0
0
已过滤: . 继续显示

@LiuLu2017@x.good.news
孔子是否杀过少正卯?
我一直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孔子是否杀过少正卯?直到今天看到刘勃教授的一个有分量的分析,现在分享一下:
孔子诛杀少正卯最早是《荀子》里讲的,大致是这样的:孔子“为鲁摄相”,做了鲁国的代理宰相,当政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有门人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的闻人啊,“闻人”就是知名人士的意思,据说少正卯被杀后,他的后代就用“闻”做了自己的姓氏。
门人说,老师您刚刚执政,就杀了这么个闻人,这不会是弄错了吧。
孔子说,坐下,我来告诉你原因。人有五种大罪恶,盗窃都不够格算这五罪之一。哪五种罪行呢?
罪名一、“心达而险”,心思通达而险恶。一般人作恶,都还有畏惧和羞耻心,自以为想通了看透了的人,则会彻底没有底线。所以“达而险”,是最坏的。
罪名二、“行辟而坚”,行为邪恶,还特别固执。
罪名三、“言伪而辩”,胡说八道还头头是道,特别毁三观。
罪名四、“记丑而博”,古怪的事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也有人理解为:掌握了很多丑闻,还到处宣扬。
罪名五、“顺非而泽”,“泽”是润泽,粉饰,意思是干了坏事还能把坏事说成好事。
孔子说——注意,荀子说孔子说——这五种罪恶,一个人只要沾上一种,君子就不能不杀掉他。少正卯却同时具有五种罪恶,他在哪里,就有粉丝无数,俨然成了一股势力,这就是“小人之桀雄”,小人中的杰出人物,是不能不杀的。
然后孔子还举了一堆历史上的例子,古代的圣贤,都是要杀散布反动言论的人的。
这是最早的版本,后来还有一些书,都讲过这个故事,往往会添油加醋。汉代这个故事已经非常流行了,《史记·孔子世家》里也讲了这个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是值得质疑的。质疑的理由,主要有三种:
理由一、孔子是主张“恕道”,讲究宽容的。他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研究异端思想,是有害的。但也只是自己不研究,小人要研究,也不拦着,而且孔子也说“小道可观”嘛。所以,孔子是不会因为言论而杀人的。
这种观点,说服力并不强,因为孔子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从思想的角度,说孔子一定不会如何如何,是比较冒险的。
理由二、《论语》里没有孔子杀少正卯的事,《左传》、《孟子》也没有,早期文献都没有,怎么到了战国晚期的《荀子》里,突然就有了这个说法呢?这就是荀子的主张,附会到孔子身上的。
这是非常典型的疑古派的论证方法。但是,早期文献数量是很有限的,杀少正卯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所以没有被记载也不是特别奇怪。所以这个质疑也不算有力。
理由三、是所谓“春秋诛大夫非易事”。正卿的副职,是少卿,少卿是地位很高的贵族,而春秋时期,杀一个贵族是很难的。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杀,只有真正掌握了大权的人,才能够这么做。
所以,要证明孔子确实杀了少正卯,先要证明孔子在鲁国确实做了很大的官。《荀子》讲这个故事,前提是孔子“为鲁摄相”,作了鲁国的代理宰相。
可以下结论了,孔子基本上不可能做过鲁国的代理宰相。
首先是,不合情理。实际上鲁国当时根本就没有权力相当于后世宰相的职务。鲁国当时是三桓当政,权力最大的是季氏,孟氏和叔孙氏也有很大的发言权。有什么国家大事,三家商量着来,没有道理把至关重要的权力交给孔子。
而且早期文献都没有记载这件事。说孔子杀少正卯这件事早期文献忽略了没记,有可能;孔子代理鲁国相国这么大、这么风光的事,早期文献一点痕迹没有,概率就低多了。
何况,《史记·孔子世家》说这件事,问题还非常明显。
孔子在鲁国权力最大的时候,就是做了大司寇,也算进了执政班子,但他最操心的事,是隳三都。但是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隳三都失败了,孔子反而升官了,代理相国,这才有了杀少正卯的事。
这事不奇怪吗?隳三都都失败了,显然是得罪了季氏、得罪了三桓,怎么反而升官了呢?然后,《史记》自己提供了否定《孔子世家》的说法。隳三都失败是鲁定公十二年年底。《孔子世家》为了留出孔子作相国的时间,这才好杀少正卯,说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是鲁定公十四年。但《史记》的《鲁世家》《十二诸侯年表》都说孔子离开鲁国,就是在鲁定公十二年,而《卫世家》则说,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就到了卫国。
《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根据各种零散资料、社会传闻整合、编写的;《鲁世家》《卫世家》《十二诸侯年表》则是根据各国官方的编年史整理出来的。涉及到年代问题的时候,可信度当然后者更高。而且显然隳三都都失败了,孔子就离开鲁国去周游了,就更合情合理。这样,孔子根本没有时间杀少正卯。
所以,第三点的质疑理由,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孔子没有做过鲁国相国,所以也就不可能杀少正卯。
0
0
0
没有更多数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