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热本聚餐时说到我,说我是理想主义者,有足够的勇气为了自己的选择放弃眼前的一切。
可把我吓坏了,我真的只是想离自己厌恶的东西远一点而已,而且我感觉理想主义者(男性)在简中推属于骂人的话。

读研时看过横光利一的《春天坐着马车来》,就误以为他的作品都是这个风格,当时还蛮喜欢的。
于是买来他的其它作品来读——分别是《旅愁》和《上海》 ,结果堪比地狱。一涉及到政治,横光利一就像喝高了一样在小说里高谈阔论,能连续写几十页,而且都是什么日本赢麻了,黄种人赢麻了的论调;涉及到女性,《上海》可谓是散发着恶臭的一部作品。我甚至怀疑那么多女性没来由地喜欢品行如此恶劣的主人公,是不是因为那些女性其实都是男的啊?
所以就很不懂一些日本人推崇横光利一的原因。也就是写作技巧有那么点感觉,内容上简直是一坨坨新鲜的屎。








被告知自己已成为那个圈子里的传奇:因愤怒于体制辞掉大学老师的工作,历经磨难回到热本,而且只用了一年。
被称赞时却竭力劝说其他大学老师:我是一个没有家庭没有孩子的人,所以我做这些事没有成本。乃们如果做真的要量力而行啊…其实坚持内心依然是理想主义者。
感觉自己必须跟民逗男划清界限…


记得村上春树以前说过:我们在使用语言时首先要意识到语言是一种威力强大的东西,使用不当会把人伤得很深。
都一次读到这话时觉得是种比喻;后来觉得这话跟日本文化里的「言霊」(相信语言里有灵力,说过的话会成为现实)有点关系,现在则觉得这话简直是警句,何止伤人,简直杀人,其最佳例子就是仇恨言论已成日常的中国。多人为此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就算已成为逝者,那些恶语依然会不依不饶,恨不得将这个国家仅存的一点良知和正义彻底葬送。
单纯从语言文字来看,中国实则是一个语言文字表现丰富的国家,古人的文化也曾被邻国所向往。但这国家偏偏成为了恶语的重灾区,甚至愈演愈烈。实在无法想象这国家的终点会是什么样子的,感觉就像上苍在做一种实验,想看看人类的恶,其极致形态究竟是怎样的。
突然就联想到横光利一在《上海》里的一句话:中国人,是非人的老师。
固然,横光利一的一些想法很神棍,但既然连神棍都来顶礼膜拜了,那可真是可以当街大喊老子就是撒旦的爹了。
借用国内网友的话:认了吧,基本盘就是如此了。






